第2章 报君恩(2 / 3)

宋士 浮沉的命运 67 字 2020-12-02

,身上的打扮,却是实实在在的汉家二郎。

“高同知,你是要留下在下吗?”

王大节轻声冷笑,转过头来,看着高座上的高甫,面色平静,不慌不忙。

“王大节,你就不怕我把你拿了,面见没藏知府,将你碎尸万段吗?”

高甫正襟危坐,面色阴冷,刚才的萎靡之态荡然无存。

这些个宋人,动不动就仗势欺人,实在让人心中里不爽。他们难道不知道,这里是谁的一亩三分地吗?

宋人的报纸他也看了,局势也是一目了然。宋军兵锋正盛,势不可当,若是要挥兵西夏,恐怕西夏抵挡不了多久。

他就是要打压一下这些人的气势,让他明白,谁是主,谁是客。若是宾主易位,哪里还有半分谈判的优势。

“高同知,咱们打交道也不是一日两日,王某若是怕死,就不会来了!”

王大节怒声喝道:“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你乃堂堂华夏后裔,甘为异族驱驰,助纣为虐,在下深恶痛绝。请你快快动手,在下绝不皱眉头一下!”

卫士怒目圆睁,上前把刀架在了王大节的脖子上,只等主人一声令下,就要痛下杀手。

“王大节,你就不能说一句软话吗?”

高甫盯着王大节看了半天,见他丝毫不惧,不由得吐出一句话来,不知是自嘲还是赞赏。

“你的人多次滋扰闹事,还不是被本官给保下来的。你多多少少,也该给本官一个面子吧。”

自从这报纸传入西夏,年轻一代的汉人趋之若鹜,中华主义、民族主义、华夷之辨在西夏年轻汉人中蔓延,即便有些党项人也是心慕中华文明。

毕竟,相比只有存在不到百年,只有6000字的西夏文字,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诗词歌赋之底蕴,无疑要强出太多。

学社、集会、各种小团体应运而生,只怕再过些日子,组织游行,向官府示威,也是不可避免了。

一份小小的报纸,便可以蛊惑人心,这也让他不得不感慨,这人心变化,可真是快啊。

“高同知,刚才是在下失礼了。在下只是实话实说,还望高同知未雨绸缪,不要错过机会,后悔莫及。”

高甫挥挥手,汉人打扮的年轻卫士退下,插刀回鞘。

“王兄,请坐。”

高甫面色柔和了起来,对方既然已经给了台阶,自己就不必再纠缠这些微枝末节了。

“王兄,恕我直言,即便在下愿意反正,可是在下一无军权,二无私兵,又能做得了什么?”

高甫微微笑道,眸子里的精光一闪而逝。

“何况凉州城西有甘肃军司,东有卓啰和南军司,八万大军,恐怕不是易事!”

兰州距离凉州五百余里,宋军即便要攻克和兰州城隔河相望的卓啰和南军司,恐怕也要费些时日,更不用说凉州城。

恐怕兰州城的战事一打响,甘肃军司的

西夏援军早已到达凉州城了。

“只要杀了没藏知府,关闭城门,竖起义旗,登高一呼,凉州城就尽在我手。”

高甫摇了摇头,苦笑着:“杀了没藏不难,关键是守城。仅靠我聚集起来的百人,恐怕连半个时辰都守不下来。”

“攻破卓啰和南军司,只需一日。大军西进,也只需要五到六日。只要高兄能守五日,到时大军前来,据此而进,甘肃军司覆灭,便在旦夕之间。”

高甫一惊,不由得脱口而出。

“难道说,王兄在甘州,也有内应?”

王大节轻轻摇了摇头道:“不瞒高同知,在下确实不知。不过,以忠义军的火器,要想攻克甘州城,轻而易举。”

高甫立刻脸色一变,不悦道:“既然宋人能攻下城墙,却要我等作甚?”

王大节哈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