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藤原家事(2 / 2)

“不会被跟踪吧?”灰原哀还是有些担心。“如果按照你说的,警察厅应该能追查到我们”

“这房子不在我名下,他们查不到的。”千羽耸肩。“而且门口的门牌写的也不是‘橘’,而是写了‘千叶’,只要我们不被直接目击到,他们也没办法的。”

门口的表札并不是非得写自己的真实姓氏,只要能够写一个方便邮政人员将信件准确地送到这里的地址就足够了。因此当年千羽的师父就随便写了一个“千叶”作为姓氏。如果有人问起的话就以他故去的妻子姓千叶为理由搪塞过去。而师父去世之后千羽也没有打算修改表札,于是橘宅门口的表札就仍旧标记着“千叶”。

————————————————作者的话

关于日本的垃圾分类制度

(在日本国内,这个让国民自己进行垃圾分类的制度也是评价不一的比如某个负责垃圾分类的白井集团的老板白井撤就是坚定的日式垃圾分类无用者。简而言之,就算有这个制度,垃圾回收公司还是必须重新检查所有垃圾,因为你不能保证所有人都没有失误,将所有垃圾都扔到了该扔的地方,所以国民自己进行分拣的意义不大。另外,根据北海道大学研究课题的数据,当一个地区的人口小于一万的时候,垃圾处理中的所有人力费用比例超过了50,但如果处在一个20万以上人口的地区的话,整个垃圾分拣回收成本主要消耗在物流费上,而作为人力费用中很小一部分的垃圾分拣费更是可以忽略不计。同样根据白井集团的调查资料,因为日本过于细致的垃圾分类系统——比如瓶子要撕掉包装纸,卸掉盖子等等——所以垃圾回收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针对类型垃圾回收车,增加了占大头的物流费用。甚至导致为了收集价值100円的瓶盖而靡费700円的成本。日本细致到丧心病狂的垃圾分类制度本质上只是加拉帕格斯化——也就是孤立环境的病态进化——的又一个体现而已。在现实中,有很多日本人也是不遵守这个的,很多人都会将没有分类的垃圾扔到附近类似留学生公寓之类的交了垃圾处理费所以可以随便扔垃圾的地方;还有不少店家或者个人会自己交垃圾处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