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喔靠,惊天大消息(2 / 4)

行公告。

如果继续收购,收购一方每增加百分之二股份,还需及时公告。

这是强制性规定。

试想,若一家公司收购百分之十几股份将要举牌多少次?

而每一次公告,都必然导致目标公司的价格大幅上涨,进而增加收购成本。

这也是华商财团三家公司为何在同一天举牌,而不是分数天两三次举牌的原因。

数家公司联合收购,如果分摊在几家公司上,每一家公司第一次举牌都是百分之五股份,两家公司就是百分之十股份,三家公司就是百分之十五股份,这样的举措对收购一方非常有利。

李半城他们也想一次性完成收购。

但是,市场筹码稀缺,他们一时半会儿完不成举牌数量。

所以,这一次举牌,郭德生旗下的公司没有出现。

雪度投资公司突然举牌英伦投资控股,让李半城等坐不住了,必须抢先下手。

华商财团举牌英伦投资控股,合计持有百分之十五股份。

而约翰逊家族持有百分之十六父份额,双方仅有百分之一的差额。

那么,郭德生旗下公司的任务,就要负责超越约翰逊家族剩下的差额。

百分之一的差额是指静态的,相信约翰逊家族不会坐以待毙,必定增持股份。

不用说,接下来是一场苦战。

最终的结局如何,取决于谁的财力雄厚。

从目前形势看,华商财团取胜的可能性,大大高于约翰逊家族。

道理很简单,因为英伦投资控股的价位已经处于超高位置,英伦系其他三家公司帮不上多大忙。

那么,仅凭约翰逊家族单独对抗华商财团,明显处于弱势。

这种资本大战所消耗的资金量,都是按照亿为单位计算。

谁家也不会存着那么多现金,都需要从银行融资。

约翰逊家族一方融资,能比得上华商财团四方融资吗?

为了此次收购行动,华商财团已经从汇银控股哪里融到了相当多的资金。

或许这还不够,李半城等还会继续融资。

发生在英伦系这场并购大战,始于英伦置业,一直到今天才进入深水区。

但是,在这之前又是另一种局面。

南港资本市场属于国际性的大市场,投资者身份复杂。

不管你是米国投资者还是欧洲投资者,亦或是别的什么精英,在这场乱局中疲于奔命。

也怨不得投资者,大资金套路太深,局面太乱。

一会儿是英伦置业,一会儿是英伦公用、英伦通讯,转眼间又变成英伦投资控股。

管你是南港富豪、大型投资机构,亦或是小机构,甚至是散户,有多少人背着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搅得昏头涨脑?

没到最后时刻,谁也搞不懂到底那一次收购才是真的。

当初雪度投资公司举牌英伦置业,那可是百分之七份额,那么大的收购行动,不也没有消息了嘛。

亨通地产公司举牌英伦公用百分之六股份,深度投资控股举牌英伦通讯百分之八股份,数量也不小,那又如何?

谁知道最后扯了蛋!

等到英伦通讯被举牌的时候,英伦系三家公司都被举牌了,有前面两个例子摆在哪儿,竟然没有人敢进场抢筹。

真的很难辨别真假,而且与个人水平无关。

英伦投资控股属于最后上场,雪度投资公司举牌百分之二股份。

但是,投资者竟然怀疑收购行动真伪。

不错,南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确实被搞得有点懵。

英伦系四家上市公司都被举牌,想要分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有点难度。

或许有人非常肯定英伦投资控股的可能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