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西塘(1 / 3)

佛灯与剑 素锦布衣 196 字 2022-01-11

入夜时分,经过一天悠闲自在的晃荡,聂东来在不知不觉中居然来到了江南地界素有水乡美称的西塘。

西塘的夜景的确美不胜收,一排排标志性的烟雨长廊层次分明的伫立在此,充斥刺激着聂东来的视觉,让他不得不感慨,江南水乡的确名副其实。

这里的每一座石桥散发出古老而温情的味道,百年古桥,小街环绕,绕过几条弯道,一憧憧青瓦屋舍依水而立,倒映在水里。

偶尔有轻风吹过,水中的倒影便跟着它的脚步来回游动,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动态美。

夜灯初上,漫步在烟雨长廊之上,一盏盏红艳的灯笼高高悬挂在烟雨廊桥上,一条条游船荡漾在绿水碧波中,还有那些年轻的身影驻足凝视着清澈绿水。

或笑意盎然,或窃窃私语。

再加上红红灯笼在水面上的倒影成排,盏盏河灯摇曳不止。

多么美好的一幅闲舒画面,看得聂东来有几分入神。

曾几何时,父母亦带着他来过这里,他们也像这里的男男们一样,笑意盎然的看着湖水中摇曳嬉闹的游船,一身闲情逸致。

那个时候,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拉着母亲的手,央求着她说服父亲,带着他们也加入游船的大家庭。

父亲也总会耐心的为他讲解有关烟雨廊桥的传说典故。

关于廊桥的典故有二,都是美丽又动人的故事,聂东来至今记忆犹新。

其一曰:在西塘塔湾街里有一胡姓商户,店主胡氏年轻守寡,艰难地支撑着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和一家三开间的铺子。

胡家铺子前的河摊边,有一个水豆腐摊,摊主姓王,家中排行老二,王二年轻力壮,老实厚道,只是家境贫寒。

他见胡氏艰难,便生同情之心,帮着她做一些体力活,日子一久,胡氏便觉离不开他,但又难以启齿表示这份情意。

于是她煞费苦心想出一个办法,一日她请来木匠,借修缮店铺之机,沿河建起了一排廊屋,将店铺前的街路遮盖起来。

这么一来,王二即可免受日晒风吹,又能在雨天照常摆摊,两个同在一个屋檐下,感觉就像一家人。

却不想廊棚建好后,胡家铺子生意一下红火起来,于是镇上商家纷纷效仿。

几年下来,竟连成一线,以致后来成为一种西塘独特的建筑式样。

后来老百姓知道这层意思后,便给廊屋取名为廊棚,意思是为郎君而建造的棚屋。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如今西塘特有的烟雨廊桥。

而这第二个典故,却又是另外一种说法。

传闻,有一位好心的店家在沿朝南埭一带开设一店铺,因为生意清淡,一直犯愁。

一天,来了个叫化子在他们屋檐底下避雨,店家看后于心不忍,于是给他施舍了斋饭,还请他进门避雨。

但是,叫化子却是个怪脾气,执意不肯,直到晚上店家打烊,叫化子还是没有离去。

店家看屋檐太窄遮不了风雨,就拿了一卷竹帘连在屋檐上,临时搭了个小棚子,让叫化子躲在下面。

第二天,叫化子不见了,门板上却留下了“廊棚一夜遮风雨,知善人家好运来”的对联。

据说,这位叫化子就是八仙中的铁拐李,他前来是为了试探店家是否拥有善心。

自此之后,那店家果然生意兴隆,发了一些小财。

后来,店家觉得用竹帘连在屋檐上的方法不错,索性就将屋檐加长。

街上的商家们也想沾点仙气,让自家的生意也好起来,于是纷纷效仿,慢慢形成了长廊。

渐渐地,也就有了今日的烟雨廊桥。

至于此两种说法,到底谁对谁错,至今都无证可寻。

兴许,两种传闻都不无道理也并非不可能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