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目的(1 / 2)

像大萨满这样,把萨满传承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两个外人身上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在这个蛮荒的世界,蛮族人绝大多数人都是修炼肉身练得肌肉都进了脑子里,有智商的人实在屈指可数,再加上活动范围不大,见识不多,那就更加显得愚钝。

哪有韩秋白这样见多识广?悟性非凡?

不过对韩秋白来说,能够提前进度学到地理知识倒也算是一件好事。

大萨满说的每一个字,韩秋白都牢牢熟记在心,不知道在心里面翻来覆去重复过多少次,企图重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古人话。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因为这些知识总共也不到六七千字,还有一大半是大萨满释读之言。

这疑似《山海经》的文字原文也不知谁所写,典雅简朴,言简意赅,微言大义,非有极高文化修养之人绝难理解。

有了释读就简单多了。

而但释读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极为浅显,也少却许多韵味,却就变得并不复杂了。

关键是,释读之中信息量极少,而且极不连贯,非常零碎,显然是经过了很多代的努力在进行解读。

其中还有很多释读,明显是错的。

在这种情况下,韩秋白相当于完全从头开始,在信息极少的情况下,要破译那种古雅的文字含义,真的是让韩秋白一把一把掉头发。

还好,他勉勉强强,总算确认了一句话,也就是关于莽山这句话。

确切的说,是个异兽的话。

不过这样一想,这里面的水就深了。

毕竟,这个异兽可是一只被大山压在底下,千万年未曾出世的。甚至已经和大山融为一体,就是大山本身。要不是那天的大毁灭,根本就不会被惊动。

那要究竟什么样的大能人物,才能把蛮荒世界各地的各种隐藏得极好的异兽、秘闻一一发现,并且写成文字,还能够在禁忌之中流传下来,哪怕仅仅只是流传在萨满传承中?

反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存在,不能不让韩秋白多加小心。

至于这篇文字已经流传了无数万年,原作者是否还活着的问题,那根本就不是问题。

这样的大能人物,不敢说永生不死,延寿个几个量劫,只怕是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吧。

不过还好,从那位大能写下这篇文字并且使之流传的情况来看,他应该和巫族不是一伙的,最起码也是巫族的温和派。

这种人,韩秋白并没有一定要与之为敌的想法。

只能不阻止他完成自己的使命,就算巫族他也可以无视。虽然这可能只是种奢望。

在这块陡峭的岩石上面停歇了片刻,等身体大致恢复了几分之后,韩秋白又继续往上攀爬。

他所想要去的地方,必须翻过这座险峻的高山才可以。

部落虽然没有能力离开居住地太远,但毕竟已经在这里定居了数百上千年之久,再加上萨满口口相传,迁移过来时周遭的地形,让韩秋白对周围的环境有了一个极为粗略的了解。

部落中,将自己所在的山脉群,称之为苍崖岭。

部落的居住地濒临一条溪流——濒水居住,这是所有蛮族人部落的居住规律。固然会在雨季的时候有防洪的需求,却也没有干旱之虞。

这溪流说是溪,实际上极为宽大,流经部落的地方,宽度超过了数十丈,放在三界之中称之为大江大河都没有问题。

这条溪流在部落之中被称呼为“月石溪”,因其中盛产一种形状是月牙的漂亮石头而闻名。

而奇异的是,这种石头的出产,仅仅在崖部落上下游附近才有。以至于这种石头中的上品也成为了崖部落祭祀活动的其中一个重要祭品。

韩秋白走过来的路实际上是沿水而上,他现在攀爬的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