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 【年度总结报告2】(2 / 3)

将在60年代迎来一个经济爆发期,那么需要的石油是巨大的,我想把大部分业务转到欧美。那么二手船显然已经有点过多了,毕竟我们欧美的对手,可是以新船居多,我们也要保持一定的油船竞争力。”吴光耀随口说了一个理由,其实吴光耀知道,环球航运马上就要发大财了,既然有钱了,干嘛不给自己换新装备呢!

趁着这次苏伊士运河关闭,运费暴涨几倍之多,环球航运就可以大赚特赚,那么环球航运以后直接全部造新船,岂不是正好!

旧船换新船,只是属于环球航运1.0版本;

小船换大船,属于环球航运2.0版本;

减船登陆,属于环球航运3.0版本。

旧船换新船不难理解,说的就是环球航运需要过度到全部新船;

小船换大船就是在60年代中期开始,20万吨级别的油轮已经很常见,那时候环球航运自然会选择这种20万吨级别的油轮,买个50艘就有了1000万吨的载重量。

减船登陆自然就是七十年代末的事情,吴光耀预估那个时候环球航运的载重量将达到接近3000万吨,比俄罗斯一个国家的载重量都强;不过会在80年代到来之前,将载重量减少到800万吨左右。

桑达士听了,点点头,对于经营航运,桑达士认为,自己不及吴光耀的一毛;

之所以问到底,不过是股东的正常行为。

“今年三四月份,那些租赁长期合同的货/油轮将到期,吴总怎么打算的?”贺远章问道。

吴光耀没有问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如果是你来决定,你会签订什么样的合同?”

贺远章毫不犹豫的说道:“按趟收费的短期合同,我的理由是,航运价格已经稳定下来,短期合同显然更有效益;而且这批船在这三年的长期合同里,被东瀛人超负荷使用,也该好好修养一下了。”

贺远章的话,正和吴光耀的意,省下了解释!

“按你说的办,所有船只到期后,不再签订长期合同。这些船只长期合同到期后,要做一个大检修和维护。”吴光耀顺着贺远章的话说道。

接下来,吴光耀把话题,引到货柜港口上面。

作为一个穿越人士,可是知道李超人在后世有足足52个货柜码头,这些码头发布在28个国家。

这些货柜码头就像一个印钞机一样,源源不断的给李家带来无数的财富。

码头就像物业收租一样,属于躺着赚钱。

当然,这世的吴光耀一定会比李黄瓜强!

在后世,葵涌货柜码头是全世界第四大吞吐量的货柜港口;葵涌一共九个货柜码头,李超人不过只有一个货柜码头,并且还是和中远航合作经营的。

而这世,吴光耀在葵涌已经拥有三个货柜码头,这是多巨大的一笔财富。

还有东京港,在后世一直是东瀛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而吴光耀也有一个货柜码头。

当然,吴光耀还会继续增加,要超过李超人的52个货柜码头,起码也得99个货柜码头。

“星岛一直是战略要地,那边的港口前途比港岛还要好,所以环球航运接下来还有个任务,那就是去星岛投资货柜码头。正好星岛总督是我们的老相识,相信能得到一定的支持。”吴光耀口中的星岛总督叫柏立基,1952年至1955年任港岛辅政司,吴光耀也和他打过交道。

当然,汇丰和他的关系最好,所以这事汇丰要出主力,毕竟他们也是环球航运的股东。

桑达士主动说道:“恩,我们大班和柏总督关系匪浅,我想这个没有什么问题。只是货柜码头投资巨大,回收成本缓慢,是不是应该先放放,主要发展航运。”

“你也知道,货柜码头在港岛和东京取得了成功,而且美国也开始了集装箱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