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父母的骄傲(1 / 5)

把辞退父母接到长沙的过程是比较煎熬的,因为他父母总在反复问我的年轻、职业、收入以及与二妹的恋爱经历。老人对后代婚姻的关怀,这种心态,你还不能叫它八卦。

扯开话题躲闪,或者,编造一个故事,都是很累心的。古人讲,直心是道场,那是一个聪明省事的办法。要想不累心,永远不撒谎。

而二妹呢,不仅幸灾乐祸地不帮忙给我打圆场,还表现出添油加醋的兴奋,这让我编故事的难度,陡然增加。

好在我智商高,并且二妹坐在副驾,两位老人在后面坐,看不到我红脸。我是一个会说话的人,但在纯朴的山区老人面前,撒谎也不是很自然。

有一种底蕴叫做良心,在你学会了各种卑鄙后,它仍然存在,只是你不知道它有如此强大而已。它会在你最滔滔不绝时,偷袭你一下,让你突然感到无地自容。

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如同一个世纪那样漫长,真不好熬过来。其实最开始我跟二妹商量过,在一些路况好的地方,她来开,一是练习技术和胆量。另一方面,我也可以得到稍许休息。

但我坚持自己一个人开车,以安全为理由。但真正的原因是:如果我闲坐没事,两位老人还会问个没完没了,我怕自己编不下去了。

还好,老人们只是关心二妹的生活和我的情况,并没有注意到我故事的诸多逻辑漏洞,他们不是来破案的,心中没带测谎仪。

好在我找到了一个好的话题,成功地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以亲情对亲情,以关心对关心,这是直接有效的办法。我问起了二妹她哥哥的婚姻状况。

两位老人显然被这个话题所吸引,一边责怪二妹没把自己家庭的状况给男朋友讲清楚,一边热心地跟我介绍。

她哥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学习成绩实在是不太好。当年二妹算是他们中学学得好的,所以贫困的家庭只好弃一保一。按二妹的说话:“我哥是为了我,才辍学的。”

当然,乔姐的妈妈还是疼爱这个侄女的:“也不是,他当时的成绩,只能读个职高,不如出去打工呢。”

在外面打工如果没技术,是很吃亏的,舍得力气是一方面,没有上升渠道,就没希望有前途。在外干了几年,觉得不行,又回乡,承包果场,但果场的难题也在于技术,他也没经营好。现在,在县城卖水果,铺面是租的,也没什么生意。

人年纪渐渐大了,就得寻思找媳妇。但是,现在找媳妇的行情已经看涨了。在中国大部分地方,有重男轻女的习惯,因计划生育的压力,有很多人,利用b超技术,打掉已经怀了几个月的女婴,只留下男孩才生下来,这人为造成了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

当然湘西并没有这个风俗,当地对女儿还是比较看重的,倒没有这种灭绝人性的做法。我记得,四川老家,也很少有这种做法,男女比例倒大体相当。这估计是与我们的民族结构和生产方式有关。

大巴山区和武陵山区,都是各民族杂居之地。汉儒文化以及后来走向极端的程朱理学,并没有浸淫很深。人们倒还保持着朴素的生育观念,对生命有一份起码的尊重。孝与不孝,并不以男子的传承为依据,也没有很严重的姓氏家族概念。

这里虽然也是汉族居多,但这些汉族,大多是外来移民,祖先并不在这块土地上,所以算客随主便,也就随了当地民族的习惯了。

在北京时,碰到一个人口学专家,他专门研究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人口性别比。他说,四川和重庆,是中国男女比例最平衡的地方。

除了民族原因,也与生产原因有关。在这贫困的山区之上,男女是要同时参加劳动的,女人的付出和生产活动,对一个家庭的存续,具有极大的意义。吃苦耐劳,是这里女性的基本品格,她们用汗水,给自己在家庭中挣得了一分尊严。她们靠自己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