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能量的唤醒(4 / 5)

,物质与能量的互换,宇宙与生命,仅此而已。”

高啊,这么高深的物理知识,居然可以与打坐修炼联系起来,简直就是一堂理论物理加宗教实践课。

“爱因斯坦还有一个伟大的预言,而今天得到证实,那就是能量最为密集的地方是黑洞,因为光都逃不过去。所以,圣人悟道的境界,是光都表现不出来的形状,何况语言呢?所以,圣人不说。所以有言语道断的说法。”

这样解释言语道断,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但从理论上看,这是自洽的。“若见所相非相,即见如来。”也就是说,那个至高境界,是没有相的。没有形相,有点类似于黑暗,或者黑洞,因为光不能反射。

“其实,两个巨大黑洞碰撞前,是能量最大化的时刻,那个时刻,也就是将并未并的时刻,仿佛两圆圈的交融,在我看来,有点像太极图所描绘的形状,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如果这个猜测准确的话,那就说明,太极所代表的宇宙文化,也是研究宇宙能量的高手。”

这几乎把佛教理论与道教理论结合起来了,两种理论结合的工具,居然是物理学。

“所以,我们不一定是要吃饭的,能量在宇宙中无处不在,我们本身就是能量的产物。吃饭只是我们的习惯,只要我们接通了宇宙的自然能量,我们就不需要吃饭。当然,在接通宇宙时,我们自己要打通。自己通了,然后才能和宇宙相通。我们最直观的,打通的概念是气脉,当然最常见的,是呼吸。”

我问到:“吃饭,只是我们的习惯?”我显然不太相信这个理论。

“对,吃饭消化是我们转换能量的习惯性方式,这极大地限制了我们的生存状态。我打个比方,你知道,电是一种能量,要不然电灯是无法点燃的。那么发电,需要用什么方式呢?以前,人类习惯用煤来发电,煤燃烧后用水蒸汽为载体驱动发电机转子转动,利用电磁原理产生电能。有人说,地球上的煤矿藏有限,这样用下去,不得了,很容易过几十年上百年,就消耗完了。”

我接着说到:“对,以前有这个忧虑,后来人们用石油、天然气发电,也有这个担忧。”

刘大哥笑道:“其实,这个担忧是被自己的习惯所困扰的。现在人们可以用原子能发电,那么,对铀的裂变控制下,所产生的电能之大、所用的原料之少,大大缓解了人们对化石燃料短缺的担忧。我听说,现在的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核聚变技术发电,那么海水中所包含的聚变材料,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的。在地球存在的时间内,它是用不完的,所以,有的人把它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工程。”

他举这个例子,无非是说明,人们当时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只不过是被困于习惯而已。

“所以,人的能量不一定非要来自饮食。人既然与宇宙是相似的,甚至是相通的,只要接通那宇宙无限的能量之源,就可以变得很强大,让生命处于高层次的运动之中,保持着空间与时间上的巨大自由度。”

我问到:“《黄帝内经》上讲,上古真人,把握阴阳,提携天地,与天地同寿,是不是指的这种状态呢?”

“也许吧,反正我没到过那种程度,我不好回答你。但是,《西游记》写孙悟空出生时,却很形象,吸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这种生命力量,是宇宙力量,所以,他是力量的代表。当然,这只是个比喻,让人好懂些。”

“那在实践中,如何实现呢?如果太玄,空谈理论,没什么用的。”

“对,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在实践中找到,唤醒生命本身的能量的办法。所谓唤醒,其实就是打通,因为你的能量始终在。你想想,一个氢原子,就可以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氢弹是可以摧毁地球的武器,那么,你人体的质量,不知道大于多少氢原子,何愁没能量呢?”

“原理是这样说,能够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