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几种方便法(4 / 5)

“在行禅时,行走的过程姿势变化,是主要的观照目标,其次要观照的目标,是意志、感受、妄想、疼痛、六尘境等。行禅的好处是所缘目标比较粗糙、变化比较明显,容易使人集中注意力。初学者,注意办只能集中在变化明显的东西上。更细微的东西,是很难拴心的。”

这个道理我有体会,原来刘大哥让我观察呼吸,因为呼吸也是变化明显的东西,能够吸引我大部分的注意力。

“正因为可以集中注意力,所以容易培养正念,增强向内观察的智慧。观音菩萨观察声音,也有一句话:入流忘所。什么意思?就是观察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这叫入流,真入流了,就会忘记所缘。然后,就会顿时超出。当然,现在,不仅是你们,我也没到达这个程度。”

顿时超出,大概就是明心见性的意思吧。

“从理论上说,从经行中培养正念,可获得分辨出每一步伐的移动过程,是身体的现象,也就是色法的现象。而观照的心,就属于心法。根据这个练习,我们可以体会,走路是身心的配合,也清楚地体会到身、心两个不同的作用。两者是相依的,只有一前一后的发生,互动微妙密切。身即色法,是我们所注意的目标,心是观察的精神,从而,我们可以体会到身心分别的智慧。”

这种道理,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过。

“进一步我们就可以经验到,每一个行走的只有身心的互相依缘所产生出来的作用而已。这里涉及到五阴的概念,当然你可以自己来体会。没有一个我在内,在每一个动作中都是刹那生灭的,动作中不包含我的。体会到法无我。然后,你们会经验到,身心及六尘境生起贪染的祸患。透过内观的智慧,清楚地知道身心是无常的,随顺观身心生灭变化,面对六尘境而心不随境转。也因为体验到无常因此不贪染身心,由此可得到心的解脱。”

这一通大道理,现场把我们把蒙了。

一个简单的行走训练,就可以完成佛法的主要修为,这也太简单了吧?

当然,从理论上说,如果通过走路来观察到的身心相依的因缘法,那么举手投足,包括呼吸,包括听闻觉知,六根中任何一根,面对色声香味触法,都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这真是一通百通。真的如同古所说,专修一法,即可钻出牢笼,得到真如。

但是,这种法门练习起来,对我们来说肯定是不容易的。这听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为什么呢?钱师兄说了一通道理,他也练习这么久了,他本人也没达到目标。以他的能力和功夫,远远超过我与万师兄,他没达到的境界,我们要到,恐怕更难。

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我得从基础练习起。毕竟钱师兄就在跟前,我得让他纠正动作。

我先从一步一动开始,默念抬腿,然后抬腿,这样在院子里做着看似机械的动作,在钱师兄的注视下,希望得到他的指点。

万师兄也在这样走,但钱师兄制止了他的动作。“万师兄,你走得不自然,估计你的杂念比较多。一步步来,像庄师兄一样,先默念再动作,分解着做,不要急。”

得到钱师兄的肯定,我走得更认真了。我发现,多走了几圈后,自己的脚好像不是自己的了,好像不默念动作,腿都提不起来。对此,我感到疑惑,问了钱师兄。

“嗨,你不要管,你只管这样练习。脚不是你的,脚只听念头的,你没有念头,就指挥不了脚。念头也不是你的,是强加给自己的。所以,你在哪里呢?你什么也没有,你只是因缘合和的产物。观法无我,庄师兄,恭喜你,你已经进入第一步了。体会到,你不存在,你所有的思想和动作,只不过是身心结合的产物。那你再体会一下,五阴中,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呢?”

所谓五阴,是个专有名词,所谓色阴、想阴、受阴、行阴、识阴。其实,就是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