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打不过就加入(1 / 5)

从07年10月份,一直到年底,方洲国际或者说方杰,一直是各种动作不断。

成立数十家方洲国际旗下子公司,召开n场投资者大会讲故事,完成天使融资后,在股东大会里继续宣讲,私下与各部门高层和核心合伙人们交流、面授机宜。

这些子公司的管理层架子搭起来之后,纷纷在大湾区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总部,然后在全世界范围内画大饼、广纳贤才、招兵买马,整个过程又持续了差不多1年的时间,期间当然少不了方杰在背后的指点和操作。

由于这些子公司的业务涉及方方面面,且经方杰把一些极具可行性、煽动性的故事概念一讲,让世界无数投资者醍醐灌顶、趋之若鹜,参与了这场资本的盛宴。

这一切的前提,当然是方舟世界必须能够可持续性地良好运营下去,如果方舟世界不具有投资价值和圈钱效果,那么其主体公司方洲国际就是无根之木,旗下这些子公司的投资基础也就不存在。

方舟世界,才是整个项目的核心,所有子公司都或多或少地在围绕着这个核心运转。

所有投资者都很清楚,哪怕方杰在其他业务上是画大饼、讲故事,但只要方舟世界不倒,那么与其有关联的这些子公司,至少在主营业务上是旱涝保收的,是有方舟世界在后面兜底的,所以这笔帐无论怎么算,都不亏,投资风险相对很小。

当然,站在方杰自身利益的角度上看,这事儿看上去吃了大亏,不光失去了方洲国际的绝对话语权,还把各种赚钱的套路传授了出去,本该是自己赚到的钱,却分散给了外人,难道闷声发大财不好吗?

一直跟在他身边的开雾,就对此非常不理解,提过类似的问题。

方杰的回答是:“妄图改变世界的人,终将被世界改变,其结果要么是加入世界,要么被世界毁灭。我没那么大的本事,改变不了世界,但我又很难心甘情愿加入这个世界,所以我就让世界来加入我,让世界改变世界,最后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

实话实说,开雾没太听懂这番话,或者说只听懂了一小半,和他这个道士比起来,他觉得方杰比他还要故弄玄虚,如果是普通人,可能会继续刨根究底,但他不是,他知道这种话得靠自己悟,问是问不出来什么的。

听懂的那一小半,反映在现实中的情况就是,全世界无数资本参与了进来,成为了一场合家欢的资本游戏。

既然涉及到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投资者们为了确保方舟世界这个核心保持稳固,主动地加大了对方舟世界的投入和鼓吹宣传。

比如组织召开各种科技论坛、经济论坛、文化论坛,邀请国际上知名的企业家、经济学家、科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人文学家……等等专家对其大唱赞歌或是引发争论,就像前世“元宇宙”概念那样,硬是将其炒作成了全世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高大上概念。

不光是“方舟价值论”,包括方杰在那些子公司里讲的一些概念,什么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共享经济、渠道为王、3a大作、眼球经济……等等,也全都被拿出来炒作了一番。

当然了,炒作及争论的方向都是外在的、肤浅的、不涉及本质核心的内容,明贬实褒,毕竟没人会傻不拉唧地揭自己的老底。

比如“眼球经济”这个概念,有键盘侠就指出,这其实就是“注意力经济”,早在94年的时候,加州大学学者在发表一篇题为《注意力的经济学》里就提到过,并不是什么创新的说法,方洲国际和方杰,只是拾人牙慧。

一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专家们,也纷纷站出来表示不屑: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这个说法并不新鲜,这是方洲国际的圈钱套路之一,但不得不承认,方舟世界目前已经是世界上最吸引网民和投资者们注意力的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