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大西军(一)(1 / 3)

张煌言也认为南直隶清军势大,今日打退清军,明军损失是清军数倍以上,继续打下去,不利于明军。

三人决定撤回去,黄得功带着部队往南撤退,从溧阳到徽州府并不远,但需要通过广德府,宁国府两地。

这两地还没有被清军攻占,黄得功带着部队迅速通过,部队抵达宁国府时,突然又一只义军在此地等候。

义军首领是金声,金声是崇祯元年进士,听闻南京城被清军攻破,在宁国府募集义军,抵抗清军侵略。

他得知在黄得功带着陛下往宁国府而来,带着数千义军在宁国府旌德县为黄得功部粮草,黄得功部一路南下,沿途部卒散去大半,抵达旌德县就剩下一万余人,得到金声补给后,黄得功对他感激涕零。

要不是金声送来补给,他的部队就算是抵达徽州府,也没有剩下多少人。

金声在军中拜见弘光帝,弘光帝放弃南京城后,体会到世态炎凉,任命金声为兵部尚书,金声也建议黄得功撤退到徽州府,以丛山关抵挡清军。

并且告诉弘光帝和黄得功,他的门生江天一已经带兵驻守丛山关,大军只要抵达丛山关,就可以立马开始防守。

说话间,清军追兵悄然杀到,黄得功让金声带着陛下先撤,他率领部队断后,金声不舍黄得功,却还是尊重黄得功命令,带着弘光帝朱由崧和义军往徽州府撤退。

黄得功率领本部兵马在旌德县狙击清军,清军前锋部队由耿仲明率领,两军在旌德县爆发战斗。

耿仲明以前也是明军将领,投降清军后,打起同为明军的军队,简直是一路猛进,不知道有多少明军被他击败。

黄得功为了掩护陛下撤退,必须要在这里坚持更久,他拔出宝剑,在旌德县和清军打巷战。

清军兵马并不多,耿仲明也很好奇黄得功完全可以带着部队撤走啊,怎么非要在旌德县和他进行决战呢?

他还不知道弘光帝就在金声的义军中,既然黄得功要在这里决战,他也决定在这里歼灭黄得功部队。

两军杀得天昏地暗,黄得功部队渐渐抵挡不住清军进攻,又有一支义军赶来支援黄得功,是贵池县吴应箕率领的义军。

这一路义军几乎是清一色农民军,战斗力还不如土匪,可都是一如既往奔向抗击清军的战场。

数千义军从清军后方发动进攻,扛着锄头,菜刀,钉耙的义军,在耿仲明看来,就是一群草包部队。

可就是这么一群草包部队,硬是把清军后军捅翻,清军后军崩溃,前军也随即崩溃,黄得功率领部下发起反击,一通穷追猛打,耿仲明抵挡不住明军反攻,被迫含恨而去。

清军被打退后,黄得功和吴应箕会师,黄得功被义军感动,下令将士把战场上清军铠甲武器都送给义军,增强义军实力,然后带着义军一起向着徽州府撤退。

金声护送朱由崧抵达丛山关,朱由崧来到丛山关后,丛山关军民齐声高喊万岁,朱由崧心潮澎湃,南京城一群败类,清军兵临城下时,一个个都是缩头乌龟,再看看丛山关义军,朱由崧信心倍增。

不久后,黄得功和吴应箕带着部队赶来,朱由崧以为黄得功断后战死,却没有想到黄得功竟然回来,还和另一路义军回到丛山关,明军在丛山关有兵马四万余人,朱由崧再一次下令天下兵马速来丛山关勤王。

仍旧是没有兵马来丛山关勤王,好在清军攻下大半个南直隶后,也没有余力发动进攻,豪格带着部队在江南各地休养。

清军另一部兵马在多铎率领下,往湖广发起进攻。

湖广地区被大顺军,左良玉,何腾蛟三部瓜分,其中大顺军占领湖广北部,左良玉占领湖广南部,何腾蛟占领湖广整个西部地区。

三支兵马彼

此都是敌对关系,多铎大军杀入湖广,和大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