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可大可小(1 / 4)

确实大家都一样,

放眼全国所有的自发性产业聚集圈,哪个不是这种特性?

而造成这种同质化后果的原因,无非就是缺少整体规划,放任市场行为的自我发展而已,

这其实是某种意义上的自由市场经济,

自由市场经济的优点,便是市场能通过价格的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然后面对市场竞争,在利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生产者、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放到产业圈上面,简单来说,就是大家看到别人做了什么赚到钱,所有人就一哄而上都去做这个,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发展快,容易形成规模,再通过规模化的聚集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排斥异地竞争者,

但是有优点就有缺点,

那就是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不可避免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

自由市场环境下,初期的时候,由于市场庞大,竞争者较少,大家还能抱团发展,

等做的人多了,竞争开始变大,有的人就会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慢慢蜕变成正规企业、大型公司,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那些反应较慢,或者进入较晚实力不足的,就会被逐渐淘汰。

通过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可以很好解读“这个之都”、“那个之都”的兴衰史。

那么,是不是有了提前做好的规划引导,就能造就相对完美的“某某之都”呢?

答案就是,

不行!

因为这些“产品之都”的兴起,都具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大背景,那就是宏观经济面,

如果离开了这个大背景,所有的“产品之都”都无从谈起,

可能有人会说,我可以跟着国家政策走,在市场竞争还很小的时候就进行规划,这样行不行?

答案是,

不行!

除非你是重生者,能够用穿越几十年的眼光为地方经济指路,还要尽量避开可能会出现的同质竞争者,或者利用自己的优势打败他们,

如此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发展,才能建成一个市场模式先进、生产技术领先、资源调配合理的区域产业圈!

否则的话,你只能成为市场的早期参与者,在后期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却并不能改变整个行业无序发展的局面。

所以,

黄珊说的这个问题,其实里面实际涉及到了宏观经济、微观产业经济、市场规划、政策引导、企业管理、等等一系列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东西。

对于上面来说,他们的重点,会放在宏观经济层面,兼顾到部分微观产业经济发展,

比如重点发展某些具有高科技含量,或重大民生影响的行业,

他们不会深入到具体的市场规划和区域发展竞争这些东西上来,

那些不是他们的工作范畴。

对于地方来说,他们的责任是做好地方上的经济发展规划,提升区域竞争力,

但他们不是市场的参与者,没办法准确把握市场行业发展的相关方向和信息,

所以他们只能成为市场的引导者,和纠错者,

也就是产业圈红红火火发展的时候,他们火上浇油,出现重大问题之后,又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却从始至终没办法代替企业去做出任何决定。

那么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呢?

就更不关他们的事了!

他们就是出来赚钱的,顶多我赚到钱之后捐点给社会咯,

其他的关我咩事吖?!

……

正因为如此,等黄珊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