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使君竟是洪武之师(2 / 3)

吴胤忍不住问道。

“没错,是大人亲笔所写。”刘立陶将这一册《大同集》交到了吴胤的手中,“别驾请观,下官还有事要处理,便先行告退了。”

“多谢。”吴胤向刘立陶道了声谢,便关闭了房门,小心翼翼地双手捧着这册《大同集》来到了桌案前。

“哎,是我想多了,《大同集》这样珍贵的典籍,就算使君肯借我观看,也不会将原本给我啊,就是不知是哪个版本的《大同集》,与真正的原版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吴胤调整了一下情绪,看着封面上的《大同集》三个字,又不由感慨道,“这三个字与洪武天王手中的初本笔迹好像,真的是太像了。

“看来使君手里的应该是初本的临摹版,而且看着笔迹,想来使君平日里也时常会临摹,学习这种飘逸的笔迹。”

当初洪武天王横空出世,《大同集》也随之风靡天下。

在那些年里被传抄过不知多少次,版本自然也多有不同,笔迹也是千奇百怪。

初本以及初本的临摹版都是少之又少的珍品。

吴胤手里的残篇,则是珍品里的珍品——是最初崔恒交给洪富贵的那一本《大同集》的残篇!

因此,他才会认为崔恒手里的不会是初本。

初本早就残缺了。

根本就没有全篇。

可是,吴胤越看这册刚抄录好的《大同集》就越感觉不对劲,嘴里喃喃低语道:“好像,怎么会这么像,甚至都有些不像是临摹了啊!”

他临摹《大同集》上的笔迹已经临摹了二十年。

每天都坚持,从未停歇。

虽然他依旧感觉自己没有达到其中韵味,但已经对这种笔迹熟悉到了极点。

闭上眼睛都能瞬间在脑海中浮现出这种笔迹的所有细节来。

就算临摹的笔迹再像,他都能很快判断出这不是真迹,而是临摹。

“太像了,真的是太像了,两者简直就是一模一样,这运笔落笔的特征,这些细节,居然,居然完全一样?!”

吴胤震惊到了极点,直接站了起来。

他难以置信得望着桌案上这册崔恒刚刚抄录的《大同集》,脸上都是不可思议的表情。

这根本不像是抄录的临摹版,简直就是真迹的重现!

“怎么可能,现在距今问世已有近三百年的时光,作者应该早就去世了。”吴胤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打算把这个念头甩出去。

可他只要一睁眼,看到这册《大同集》上的文字,立刻就会不由自主地把这些文字,跟自己脑海里无比熟悉的笔迹进行对应。

理智告诉他,这就是真迹无疑。

“不,不对!”吴胤忽然一个激灵,他想到了一件事情,“传闻《大同集》是洪武天王年幼时误入仙山,得仙家传授的救世之法。

“虽然这个说法一直来并没有多少人相信,只是觉得是作者不想透露身份,可如果这是真的呢,如果写《大同集》的真的不是凡人呢?”

他抬头看向鲁郡太守官署的方向,口中喃喃道:“我这一路走来,无论是下方各县,还是来到郡城,都有许多百姓在说崔使君是活神仙。

“还有不少百姓说他能呼风唤雨,让大地崩裂,是拥有大神通的仙神,难道这些其实都是真的,如果这是真的,那这笔记似乎就可以解释……”

念及此处,他顿时呆立当场,口中喃喃道,“使君,难道您就是传授给洪武天王救世之法的那位仙神吗?是洪福天王的师父?

“我,我居然见到了《大同集》的作者了吗?!如果这是真的,如果使君真的是……那洪武盛世或许真的能重现人间啊!”

吴胤想到这里,忽然就想着太守官署方向跪了下来,毕恭毕敬地拜倒在地,“践行此政,便应从丰州起,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