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欢迎,一九九七年(1 / 2)

九十年代中后期,市场经济渐入佳境,人们在赚钱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谁有本事谁赚钱。

但同时,各种问题也都出来,九七年春晚就很好了反应出这些问题。

有个小品叫《路口》,说得是在一个路口,一个年轻人立起一块问路十元的牌子,凡是像问路的司机,一律十元。

年轻人的长辈知道后很生气,认为晚辈太贪婪,劝说无果后也立出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免费问路。

表面上看,司机会选择长者,毕竟免费嘛,可事实就非如此。

一个司机迷路,看到两块牌子,立刻选择了十块钱一方,长者很纳闷,上前主动告诉对方,结果那人吓得够呛,说出一句很有深意的话:免费才是最贵的。

看到这里,林云真是暗自叫好。

这就是市场经济带来的一个问题。

人们都把赚钱当成毕生所愿,思维方式也与金钱挂钩,此时要是有人说不为钱,那这人一定没安好心。

这种思想看似很好笑,实际上对整个社会有着巨大影响,久而久之,人们将不在相信所谓的助人为乐,社会道德标准也会下降。

几年后有一件事,一个老人在路上被车撞倒,肇事者逃跑,现场没有目击者,一位路过的热心市民把老人送进医院,结果却反被老人家属诬陷成肇事者,还告上了法院。

如果事情到此,还只是件普通的治安事件,人们知晓真相后,充其量骂老人一家都是白眼狼,也就是个饭后谈资而已,可接下来法官的判决直接影响了整个社会的风气。

法官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判决热心市民赔偿对方的医疗费以及各种费用,理由是:如果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见义勇为。

这个判决狠狠打了整个社会一记耳光,从此以后,人们再也不敢见义勇为,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都被拉低,影响深远。

其实,这种判决就是因为受到金钱至上的思维影响,把一切事物的动机都跟利益扯上了联系,品德不再重要……。

《路口》这个小品就揭示了社会已经广泛存在的问题,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严重性,只是当个笑话罢了。

《路口》演完,几个节目后是一个相声,叫做《明天会更好》,由牛裙和冯宫表演。

这个小品也很有意思,其中有个段落同样很有预言性,冯宫说:以前买了假货状告无门,现在好了,国家有了《消费者权益法》,只要买到假货,就能到法院告对方赔偿两倍价钱。

所以,买假货将成为未来一项致富的手段,让我们尽情买假货吧。

好吧,正如冯宫所说,很快就会出现买假货这门职业,一帮人专门买假货,然后直接到法院告对方,反手就赚上一倍,收益率近乎百分之百,比做企业赚钱多了。

这个行当也出了-名人,叫做王海,后来也被人称为华国职业打假第一人,他真的靠买假货发家致富。

这个相声反应出人们对假货的厌恶,此类节目还有一个小品,叫《打工奇遇》,由赵丽荣老师演出,讲的是她扮演的角色出门打工,到了一家饭店,结果就有了一句经典的台词: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其实就是二锅头,配的白开水。

这两个节目也反应出一个社会问题,那就是现在假货太多了。

没办法,真货的成本要比假货高不少,为了赚钱,为了赚更多的钱,很多人都把目光放在了假货身上,并且假货的市场也很大,甚至比真货还要大,原因就是假货便宜呀。

人们都说便宜没好货,可当你兜里没钱的时候,很多情况下,还会选择便宜的东西。

其实从经济规律来看,假货泛滥是必然现象,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往往就是从假货开始。

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下,假货企业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短暂生存,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