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征镇安平(1 / 4)

若说重要,三件事都是大事,不过操作性上却有难易之分。

如第一件,定中枢。

这里其实又分成两者,一个是确定王政目前势力范围的中央首府,一个则是确定行政上的中枢组织。

在占领东海以及下邳之前,虽然算起来, 王政呆在琅琊郡开阳的时间其实更多些,但真正意义上的帅府所在,其实还是在彭城。

两个原因,一是彭城易守难攻,更为安全,二则是恰好之前的兖州兵乱,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曹孟德已替他先将这里的本土势力清扫一空,管控起来几乎是毫无阻碍。

而当时王政的地盘只有三郡,彭城虽在最南面,地理位置显得有些偏远,倒也暂时问题不大。

可如今却是不同了。

此时的王政坐拥五郡,地盘幅员辽阔不说,更是一个北邻青州,南抵江东,东通大海,西接泰山的百战之地,选择首府,更多要考虑的反而是交通上的四通八达,以及战略上的腾挪空间。

何况本就有陶谦的前车之鉴,当日其正是将徐州的郡治从东海搬去彭城,结果在和兖州军的交战之中,一开始便面临了敌人的全力猛攻,更在一败之下导致整个徐州的官僚体系瞬间瘫痪,无法有效的组织动员之下,直接便失去了还手之力。

有鉴于此,无论是王政还是麾下文武,都认为再用彭城这种极西方向的门户之地来做一州的首府中枢, 已是不合适了。

至于以何城为新的首府,祢衡首先提出设在东海郡的郯城。

比较起来,这两个地方算是各有千秋,若论优势还是郯城更为多些。

首先,从安全角度上讲,东海本就位于徐州的中心位置,郯城又处在郡内的腹地,背面靠北,北面是哪里,如今乱成一锅粥的青州啊!

而下邳却有可能直接面对扬州、豫州的潜在威胁,这两处目前还是所谓的盟友袁术的地盘,可众人都觉得袁胤之死带来的结果不好预料,扬州军再度来袭的可能性更是不小。

其次,从经济角度上讲,郯城和下邳虽然同样水陆发达,但相较而言,前者却离开阳更近,按照祢衡的意思, 若是定郯城为首府,接下来可以更方便地将开阳的资源嫁接过来,取代其之前四方通衢的商业地位。

这种事情,之前的州牧陶谦需要顾忌琅琊本地的士族情绪,不敢去做,王政连颜氏、王氏这两个带头的都收服了,却是毫无难度了。

第三,从城池建设来讲,郯城是春秋时的郯国首度,又长时间做着徐州的郡治首府,甚至之前的易主也是因为陈登等人在内策应的缘故,而没有遭到什么损毁,无论城池的防御、设施还是官署衙门都保存完整,直接便可切入。

第四,从人心上来讲,把省府设在郯城,在徐州本地人看来,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接受起来完全没有问题。

祢衡的这个提议,之前在彭城时张昭也曾提过,而以于禁,潘璋为首的宿将也大抵支持,王政思忖了番,先不置可否,反而望向徐方问道:“徐方,你怎么看?”

之前祢衡说话时,徐方一直凝神倾听,心中其实也觉得颇有道理,此刻见王政主动问他,却是心中一动。

将军这是有别的想法?

徐方很是清楚,若论内政能力,他自然不如祢衡和张昭了,而王政既然要问他的看法,似乎就是不太认同了?

那将军却是认为哪里更合适呢?

低头沉吟不语了好一会儿,徐方有了一些模糊的猜测,又斟酌了下言语后,方才再次抬头,环视众人开口说道:

“诚如祢先生方才所言,郯城不可谓不得天独厚,繁华富庶,可恰恰是第一条,让末将觉得此地不宜为首府!”

“然后今逢乱世,丈夫大当此时也,却当奋勇进取!”徐方望向王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