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远大目标(1 / 4)

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4251 字 2022-07-30

想了想,郭大靖说道:“这样也好。若朝廷见召,便找借口婉拒。这个借口,还要由大帅来想。”

毛文龙哈哈一笑,说道:“好,不让你费脑筋,只管打好你的仗。”

舱室内静了下来, 可也没沉默多久,郭大靖便笑着开口,“刚送来的情报,大帅想必也看过了。建奴在调集和制造火炮,由佟养性负责。”

在辽东的作战中,建奴缴获了很多明军的火炮。但却是老式的,威力不大, 比如大将军、虎蹲炮和发熕,还有一些轻型佛朗机。

尽管在努尔哈赤在世的时候,已经开始组建使用火器的汉兵,也有一些火炮,但在几次大战中,却并未重视和使用。

毛文龙轻篾地一笑,说道:“只是加强城防而已,不敢拉出来与我军拼杀。”

建奴不是傻子,虽然开始重视火器,主要是火炮,可也知道在火炮性能上与东江军的差距。

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建奴都不可能拉出那些老旧的火炮,再来与东江军作战。

郭大靖笑道:“搬上城头,加强防御,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这可能也是为了绕道入关作准备。”

毛文龙颌首赞同,说道:“想少留些兵力,皇太极定然是这样的想法。”

郭大靖还是倾向于在京畿地区截击建虏,杀伤多少还不是最重要的, 只要破坏建虏以战养战的计划,在大饥荒中,后金的动荡和衰弱就难以避免。

当然,这也要看皇太极的具体布署,到底会出动多少人马抄掠,留守的兵力又有多少,分别驻防在哪几座大城重镇。

而“勤王”抄袭的优势在于提前的准备,这肯定是皇太极等奴酋万万想不到的。他们也肯定想不到,东江军会有跨海远袭如此大胆的行动。

古代的信息传输,以及兵力投放和运输能力,如果东江军收到建奴破关的消息后,再调兵遣将、准备粮弹物资,在时间上肯定是来不及的。

所以,皇太极最重视的应该是辽沈地区,防备东江军在辽南展开攻势,危及其核心统治区。

“大帅,打完镇江,末将以为还要继续展开袭扰。”郭大靖眨巴着眼睛,建议道:“饥荒已是板上钉钉, 为了活命,大量的剃头辽人会逃亡,这可是个好机会。”

毛文龙想了想,问道:“只是袭扰?”

郭大靖用力点头,说道:“一二百人的小股部队多点行动,不要求什么战果,让建虏疲于奔命,使剃头辽人更易逃出。”

“好。”毛文龙放下心来,说道:“还有朝鲜那边,你这次与他们好好商谈,接引逃亡的辽人,他们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今年的春耕已经结束,可会不会有天灾,也是难说。”毛文龙不无忧虑,“人口多了是好事,可这吃食,也很关键。”

郭大靖倒是比较有自信,说道:“春耕之后便要军民齐动,大修水利设施,再加上金州河流较多,又是海洋性气候,就算是荒旱,也不致于绝收。只是歉收的话,凭土豆的高产量,影响也不会太大。”

“还有从江南、海外的购粮,今年要达到十万石,就是人口再多上一倍,应该也足够吃了。”

与南洋贩粮的海商搭上关系,就要建立稳定的商贸关系,不能缺时再找,丰收了就不答理人家。

随着小冰河大灾害的蔓延,粮食就是最宝贵的资源,这种情况至少会持续十几年。

所以,郭大靖已经与海商签了协议,每年购粮八万石,江南的粮食则减到两万石。

反正林家也不指望靠贩粮赚钱,郭大靖就把份额让给走南洋的海商,以便维持住这个长期的供应商。

“十万石也不是最高的限额,还可以再增加。”郭大靖微笑着说道:“大帅尽管放心便是。”

毛文龙长出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