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气度(1 / 4)

下午,一行人又来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沐汽集团。

要论谁对汽车厂最感兴趣,非郭慧光莫属。

毕竟她现在还抱着一丝幻想,希望在他们郭家相继成为“糖王”“酒店大王”后,再出一个“汽车大王”。

组装车间的流水线全部都停了,只有工人在做一些维护保养的工作。

郭慧光疑惑道:“傅叔叔,你的工厂怎么都停工了?”

特么的,哪壶不开提哪壶!

“零部件供应不上来,就只能停工了。”

郭慧光像个好奇宝宝,追问道:“为什么零部件供应不上来?”

“一些零部件质量不合格,需要零部件工厂重新生产。”

“哦,原来如此。”郭慧光点点头,随即又问道:“那哪些零部件质量不过关?”

傅松:“……。”

老子好意思说很多零部件都不合格吗?

没脸说!

郭慧光见傅松不吭声,好像明白了什么。

郭贺年笑着对郭慧光道:“你看,造汽车没那么容易吧?我虽然是个外行,但也知道一辆小汽车也有几万个零部件。

只要有一个零部件不合格,整辆汽车就会不合格。如果一个零部件的合格率是99,你算算,几万个零部件同时合格的概率有多大?”

郭慧光皱了皱眉,从这个角度来说明造汽车不容易,表面上看似有道理,但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

郭孔晖在一旁没忍住笑,道:“叔父,零部件出厂的时候都会进行严格检验,不合格的主机厂是不会要的。

不过,这仅仅是从主机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如果放大到整个汽车产业,这种木桶效应确实如叔父所言,极为致命。”

郭慧光恍然大悟,连忙附和道:“对对对,我刚才就觉得哪里有问题,爸爸,你故意混淆了概念!

汽车厂又不需要自己做零部件,汽车厂要做的就是把控好采购质量这一关,剩下的就是流水线组装了。”

郭贺年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对傅松道:“傅先生,这个问题你应该最有发言权吧?”

“谈不上发言权。”傅松谦虚了一句,“大侄女,以前我跟你的想法一样,也觉得造汽车很简单,不就是四个轮子一个沙发?

只要把生产线原封不动地搬回来,然后找来熟练工人,把零部件给组装到一起就ok了。

但实际上,一辆整车的顺利出厂需要整条汽车产业链协同。

相对于汽车厂或者主机厂而言,汽车产业的上下游,也就是零部件供应商,才是整个汽车工业的精华。”

郭孔晖赞同道:“傅先生算是道破了汽车工业的真谛了!

原国家机械工业局副局长张小虞曾说过的一句话,汽车是一个怪物。

他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汽车虽然给人类带来出行的便利,但也让人们民对着安全挑战,每年死于车轮下的生命数以十万计。

确实,一辆汽车高速行驶,时刻会让乘员和行人生死一瞬间。

所以,必须要求汽车上关键部件的质量及其装配工艺,不能不能再任何影响安全的隐患。

否则,即使一个小小的部件出了问题,导致的后果难以预料。

于是,在整车与零部件关系上,最理想的造车之路是先将零部件做到万无一失,100的合格,待将一切质量缺陷全部解决后,才能进入生产整车环节。

纵观全球,国外一些汽车工业发达国家,都是按照这样的次序造车的。”

郭慧光若有所思道:“也就是说,内地现在还做不到这个地步?”

郭孔晖点点头道:“中国车企起步晚了半个多世纪,长期属于追赶型造车。

特别是改开以来的这十几年里,国内很多地区对整车制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