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帮哪一方?(1 / 4)

正在官兵和贼寇打得不可开交的同时,百丈外,熊家船队上,姜琅琊、姜山二人也来到了甲板上。

“发生什么事了?”

“是贼寇袭击么?”

姜琅琊瞥了一眼前方,见双方人数不多,战况也不算激烈,不禁微微蹙眉。

白日刚发生了那么大的事情,闹得人人自危,深夜突兀有百十来号人在江面上大打出手,不得不让人怀疑是不是景氏一脉在暗中作祟!

不过……

倘若是为了杀人灭口,至少也得征调数千人围住船队才是,就这么区区百余人又是搞什么把戏?

粱不义凑上前,解释道:

“大将军,咱们似乎是碰上了官兵剿匪!”

“剿匪?”

姜琅琊只觉得很是好笑:

“在这青州,真正的匪不都是披着一身官皮的那些人么?”

显然,青江王景宣及其下属官员压榨百姓,令整个青州民不聊生,这在楚国上层不算什么秘密。

这二十几年来,北境三州可没少接纳从青州逃亡过来的流民,其中有不少人后来从了军,成了安北军的一员。

这次他亲自挑选的五百护卫中,便有三十余人曾是青州百姓。

“……”

一旁,粱不义闭上了嘴。

他可不敢在众目睽睽下非议景宣!

人家贵为王爷,又是皇帝景宏最为信赖的一个弟弟,平日里嚣张跋扈、为非作歹,不但苛税重赋、搜刮民脂民膏,还纵容属下强抢民女送到府上肆意玩弄,致使民怨沸腾!

可让人心寒的是,在京城朝堂上,却很少听到有人大声斥责景宣的声音。

那群老臣天天上奏,说来说去都是劝皇帝削藩,减少拒北王姜秋水的兵权和封地,以免将来有一日北境反叛,整个楚国都将陷入战乱,百姓也将因此而哀鸿遍野!

但他们似乎见不到,在距离京城不远的青州,在景宣的压迫之下,百姓已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以至于贼寇猖獗,叛乱四起!

其实粱不义也懂。

对于京城朝廷上的大部分官员而言,为民请命是假,保住头上的官帽子才是真!

痛贬拒北王、上奏削藩是为了讨好皇帝,表明忠心。

别看表面上景宏和姜秋水一副君臣和睦的样子,可谁不知他对拒北王早有猜忌?否则又为何将人家正妻、长子软禁在京城为质?

据粱不义所知,这二十几年来,许多官员在朝上辱骂贬低姜秋水,无一例外都被景宏痛斥责罚,可又无一例外,在事后的短短数年内,便官升一品甚至连升数品!

若非如此,谁吃饱了撑的天天骂一个封疆数百里外的异姓王?

别看朝中百官表面上一个个都对姜秋水大肆辱骂,可背地里,不知有多少人偷偷钦佩他呢!

至于青江王景宣……

那是皇帝陛下的胞弟,位高权重,甚是得宠,无人敢得罪!

连景宏本人都不曾开刀阔斧地摘其王位,降罪责罚,摆明了对他的所作所为视若无睹,其余人谁敢胡言乱语?

头上官帽子不想要了么?

估计在景宏眼中,整个天下都是景氏一脉的,景宣折腾区区一个青州又算得了什么?

而在京城百官眼中,只要自己官帽子保住了,那么便可以当做一切都没有发生。

反正他们远在京城,也见不到青州百姓有多么穷困,而京城之中又是一片歌舞升平,百姓祥和,君臣和睦,俨然是国泰民安的景象!

这个时候若是有人站出来说青州民不聊生,那岂不是在骂皇帝景宏是个昏君?

那和找死有什么区别?

“青州匪患严重,落草为寇的人数甚至比官兵还多,京城的那一位不但没有训诫景宣,反而任由他继续作威作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