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尊王攘夷,挟天子以伐不敬(2 / 4)

论天下霸王之术。小白听完之后非常兴奋,然后便拜其为大夫,最后更任命管仲为宰相。”

这个故事与唐朝时期李世民不计前嫌,同样重用了魏征差不多。

两个故事,都是发生于兄弟之间争夺国君之位。

都是身为太子的哥哥失败了。

但最后,两人都心胸宽广,并没有杀害哥哥最为依重的大臣,反而还重用了他们。

也同样因为他们的心胸,不管是齐桓公,还是李世名,都青史留名。

“在这里,在讲齐恒公的时候,我要跟大家讲一讲管仲和鲍叔牙。”

要说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绝对离不开这两人。

“鲍叔牙与管仲少年时期便是好朋友,他们都是齐国的世家子弟。只是后来管仲家道中落,为了谋生,管仲就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不过,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只贪图金钱,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

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鲍叔牙听到讥笑后,深知这不符合管仲的实际情况,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怕死,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

管仲同鲍叔牙的友谊非常诚挚,他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不但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什么能力,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事情所以没有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在长期交往中,他们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有后人评价两人之间的友谊,称之为管鲍之交。”

这个故事让一众学子听得津津乐道。

古代虽说有很多事情令人发指,但同样也有很多的友谊让后人倍受敬佩。

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故事。

当时鲍频牙很喜欢吃一种叫做盾鱼的美食,因为鲍叔牙的名气,后来人们又将盾鱼叫做了鲍鱼。

对。

就是人们很喜欢吃的那个很鲍的鲍鱼。

“管仲后来投奔了齐国公子纠,但鲍叔牙却看淡了齐国政治上的事情,有一些不想为官。这时,管仲就劝起了鲍叔牙。他说,虽然现在看起来是齐襄公在位。但现在国内政治环境并不好,而且齐襄公为人不怎么样。一但齐襄公出事,那么,后面的位置就会落到公子纠与公子小白手里。我现在投奔公子纠,你完全可以支持公子小白。这样,不管到时候两人谁继承了国君之位,我们都有个照应。也正因为管仲的建议,后来鲍叔牙便在公子小白继承国君之位之后推荐了管仲。”

也正是因为齐桓公有管仲与鲍叔牙,所以齐桓公才能在后来称霸。

有了这两位大臣,众人对于齐桓公,对于齐国也有了一个更为清楚的认知。

“看来齐国的齐桓公要成就霸业了。”

“嗯,国君贤名心胸又宽厚,又有这么优秀的大臣,肯定得成就霸业。”

众人一边听陈凡的讲解,一边在公频上聊着。

陈凡继续说道:“当时处于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相互征伐,这时,齐桓公就问管仲,他们齐国如何在春秋时期称霸呢?管仲就说,虽然现在周天子实力已经下跌了很多,甚至还不如一个稍大的诸侯国,但周天子还是名誉上周朝的统治者,他仍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齐国要成就霸业,可以使用尊王攘夷的策略,只要打出这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敬。”

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