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名扬长安(2 / 4)

大炎不良人 鬼缔 5255 字 2022-03-14

但是,秦朝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秦人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地方,在于他们尚战,也善战,作死也敢死。

除了秦朝末期的时候,有文官和武将选择投降大炎王朝之外,在其统治的数百年时间里,秦朝无降者。

纵观历史,遍读史书,就会发现一件极有有意思的事情,从第一个王朝武朝建立一来,一直到大炎王朝,其中王朝众多,而唯一举国上下无降者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武朝,还有一个就是秦朝。

武朝没有降者,所以武朝被灭之后,武夫一脉直接被踢出了修行体系,成为了仅高于江湖人的匹夫而已,秦朝没有降者,所以秦朝在灭之后,他们只能退居南夷,苟且偷生,最终消亡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但是,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承认,或者说想不想承认,武朝也好,秦朝也罢,他们最强大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敢死。

在秦朝建立王朝之前,与诸国首战,风雨飘摇之际,秦人无降者,与北蛮作战,秦人无降者,跟荒人作战,秦人无降者,跟西域人作战,秦人无降者,跟海外蛮夷作战,秦人无降者,跟南夷人作战,秦人无降者......大秦建国数百年,慷慨赴死之辈数不胜数,说死就死之人比比皆是。

秦朝在历史上,曾经留下了几笔浓墨重彩的痕迹。

秦朝建国之初,四方刚刚平稳,百废待兴之际,北荒派遣一位使者,进入中原,抵达长安,挑衅秦朝,秦太祖一怒之下,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顾灭国风险,耗尽国力,展开了历史上最远的一次北伐。

要知道,当时的秦朝刚刚建立,正是需要休养生息之际,而北荒那个时候,也正是兵强马壮,连北蛮对其都要退避三舍的存在,可秦太祖还是一意孤行选择北伐。

这场仗,从决定打,再到开打,然后再到结束,前前后后用了近二十年时间,在此期间,秦朝换了三位皇帝。、

当战争的号角吹响,无数的秦军开始开拔,那时候的秦朝全国的军队加起来,也不过区区百万而已,可是,为了这次北伐,秦朝整整动用了八十万的军队,征集了数百万的农夫徭役。

秦太祖御驾亲征,死于北伐途中,太子于军中继位,其根本都没有回长安继承大统,在其刚刚继位,就继续带兵北伐,一路横推过去,直接打穿整个北蛮草原,兵峰直指北荒。

第二任皇帝,死在了北荒边境,其弟继承皇位,也是在军中继位,继续北伐。

这一战,北蛮被打的七零八落,秦军所过之处,北蛮纷纷避让,这一战,北荒被打的逃亡极北之地,至于北荒首领的首级,被秦军从北荒带回长安。

这一战,死了很多人,北荒近乎灭族,北蛮部落十去七八,但是,伤害最大的还是那八十万秦军,八十万的秦军,最终活着从北荒回到中原的,至于八万人左右,有数十万人客死他乡。

可是,损耗如此之大的秦朝,在很多人,尤其是后世人看来,根本不值得去打的这一战,却在秦人眼中,认为它是值得的。

那时候,秦朝建国不久,各方诸侯和藩王才刚刚平定,此时各种起义和反叛,还没有彻底平息,就开始北伐,实属不智,而且还是皇帝御驾亲征,在北伐北荒的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皇帝不上朝,可整个王朝却运转自如,堪称奇迹。

在秦太祖北伐的时候,不是没有人反叛军想要趁机攻克长安,继承大统,可是,却无人选择这么做,不是那些反叛军的将领不想这么做,而是那些中低层将领,还有那无数的士卒,用他们订立在原地的步伐,默默地告诉这些将领,他们的选择。

朝堂二十年无皇帝出现,可中原却维持了近二十年的安宁。

当时的长安,曾经流传这么一句话: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君子也!

举国北伐北荒,是秦朝在历史上留下最浓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