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正奇相合(1 / 5)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它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

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后世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归纳形成的新版本。

毫不夸张的说,后世的华夏人,只要上过九年义务教育,一说到论语,都给说出个二三四来。

由此可见,儒家,或者说是圣贤孔子,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其他诸子都无法比拟的。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论语》便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

也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随后,科举开始以四书为基,进行开科取士,此后一直维持到废除科举。

在华夏数千年来,它在学者士子们心中的地位,可以说,一直是金科玉律般的神圣存在。

在后世,若非现代文化复兴,它数千年来的地位绝对难以动摇。

就连鲁省的孔家,也因此而荣耀数千年而不衰。

没有去过孔府的人,根本无法想象到,它当年有多么荣耀和奢侈。

正应了那句老话,没有千年的王朝,只有千年的世家。

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

历史上,孔家的行为虽然令人不齿,但别人也拿它没办法。

历代王朝的君王,不得不对其采取怀柔手段,以此来笼络天下读书人,进而稳固江山社稷。

一句话可以概括,立功、立言、立德的三不朽,已经被做到了极致。

前推三千年,后推三千年,无出其右者。

这一点,聊天群的群员们都心知肚明。

哪怕是不太了解儒家,不太了解孔圣人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但也能略知一二。

正是因为如此,在听了曹正淳的话之后,所有人的心中,都升起了一种非常荒谬的感觉。

《论语》是这样解释的吗?

孔夫子要是知道了,不得从棺材里跳起来骂骂咧咧?

管理员大秦始皇帝:“这种说法,朕尚是第一次听到!但不得不说,还挺有意思的!”

歪曲孔圣的意思,这种人不是一般的狂,称之为狂徒都算是谦虚了。

历代以来,哪个读书人不是将其奉为圭臬,对其尊崇至极。

反正嬴政是从未听说过,有人敢歪曲孔圣的《论语》,拿它来恶搞。

真要是有人这样做,那天下读书人一人一口唾沫都会将他淹死。

不仅如此,还会被无数人写进书中,对其口诛笔伐,使其遗臭万年。

没看到嬴政当年只是坑杀了一些方士,也被后世的读书人口诛笔伐了数千年,一直不得翻身么。

朱元璋:“确实,不得不说,这种说法很合咱家的口味!”

当年,朱元璋结束了蒙古在中原的统治,使华夏再次回归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建立了大明王朝;

统一全国,结束了战乱;大力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力除腐败,为大明前期的繁荣安定局面奠定了基础。

那会儿,学士宋濂曾将南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