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成就(1 / 2)

盛夏1981 东院的枣树 2125 字 2023-03-29

到今年,徐柠已经三十岁了,而立之年。但对他来说,倒并没有太大意义,毕竟他心理上早就过了这个阶段。

除了感慨一句时间过的真快,他只是翻着笔记本,看着这个时间节点又有什么大事发生。

笔记本上的记录很多跟现实已经有了变化, 而且以后变化只会更多。

1993年就这么过去了,接着是1994年。

今年有个大事,汇改。核心内容就是汇率交给市场,而不再人为的规定。

去年底的时候,汇率是五点多,今年突然变成八点多。

其实,这倒说不上突然贬值, 而只是汇率回到了原本该有的位置。在这之前,其实一直就有地下外汇市场,比官方汇率高得多。但是,那毕竟不是正规渠道,对徐柠来说,他的钱想换成rb还是得按官方汇率来。

现在好了,汇率一改,意味着他的资产换成rb比以前能多换一半的钱!

不止他,对所有外贸企业,以及所有持有外币的人来说,这都是个好消息。

当然了,对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这并没有多少影响, 反正国内的物价又没变化。

到今年,互联网时代的脚步明显加快了, 网站越来越多,内容很快变得丰富。大量新增的内容, 剧增的运算量, 对计算机性能的要求也在迅速提高。像八十年代那样什么都能做的全能型企业,是越来越少了, 很多计算机企业消失或转行或者走上零件整合商的路子。

不过,征途公司总算是跟上了这趟车,今年三月,第三代光刻机终于完成了研发,开始进行量产前的测试工作。

毫无疑问,这是个里程碑式事件,而包括刻蚀机等其它核心设备在去年就已经完成了研发。至此,早已经设计完成的下一代处理器终于可以面世了。

这不仅是公司的进步,作为国内第一款第三代光刻机,这同样是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巨大进步,预计将把处理器最小制程缩小到180纳米水平,大幅缩短了跟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很好,这是我今年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早会上,徐柠提起这事依然难掩兴奋之情。

这东西五年前就在筹备研发了,几乎跟上一代光刻机同时进行,但难度却是超乎想象。每年几十亿的研发经费投资,几千人的努力,无数枯燥的工作时间,实在太不容易了。

在这之前, 公司已经有一年多没有推出新款個人电脑了,就是等着下一代处理器,而处理器又在等设备研发完成。

这两年,各大电脑厂商都陆续的采用了新一代更高制程的处理器,征途公司的处理器设计早就完成了,但却找不到代工厂,心里那个急,万幸是及时做出来了。

徐柠夸奖了一通,突然看向唐作欣,道:“参与设备研发的有多少人?”

“是只算光刻机的,还是都算?”

“所有设备,只要有贡献的,都算。”

“那可太多了,全部加起来估计公司一多半研发人员都有份,得一万多人了。”

公司的研发工作的重心就是围绕着半导体设备展开的,这可是一整个产业链,每个零部件都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人数当然不可能少了。

“都有奖励吗?”徐柠问道。

“有的,按规定是两个月工资。”

“才两个月工资?太少了,怎么着也得半年工资才对啊。”

唐作欣有些无奈,摊摊手道:“徐总,两个月工资不少了,这可是一万多人,俩月工资少说要两三个亿。公司去年研发经费又超支了,不能再这么花钱了。”

研发部门工资向来是最高的,中位数月工资都七千多了,而且每年都涨不少,真的已经很多很多了。而且公司为了赶进度,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