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 骆宜萱结丹(3 / 6)

所以其余四脉也都是立刻派了自家精明强干的长老过来。

得到掌门要过来的消息,全部都是不想落后,一起跟着元池冶过来接驾。

陈莫白与他们说了两句之后,就示意他们散去吧。

最后只剩下了木脉的人。

除了元池冶和戚瑞两个熟人之外,另外还有两人,分别是陈莫白的小徒弟江宗衡,和徒孙段叔玉。

多年不见,江宗衡蓄起了黑须,大概是多年太师生涯,令得他多了一丝以前没有的威严。

“师尊。”

不过面对陈莫白,他还是非常恭敬的行礼。

这些年,江宗衡将大一统之后的大赵王朝治理的井井有条。现如今,整个东荒的总体人口数量,不仅恢复到了战争之前的数量,甚至还在每年增长,预计不久就能够突破到千万人口。

这是东荒自从被开辟之后,从来都没有过的数字。

这一切得益于东荒被大量开发出来的广袤良田,以前东荒十九郡常年战乱,耕地大多数荒芜,而且有些灵田灵脉也都是无人烟。

江宗衡贯彻农业为本的思想,迁移人口分发良田,大力发展农耕文明。

大乱之后必是大治,在拥有自家田地的政策之下,东荒的凡人很快就安定了下来,甚至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活热情。

而且卓茗还在陈莫白的指点之下,研发出了一年三熟的稻米,这些稻种在江宗衡的授意之下,传播到了东荒十九郡每一处适合播种的地方。

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困扰人口最大问题的粮食问题被彻底解决。

按照江宗衡的估计,大赵王朝应该还能够像如今这样快速发展百年,到了那个时候,整个东荒的人口就饱和,田地也就不够分了。

这样的话就会重演以前东荒王朝的覆辙,开始土地兼并,然后天下大乱。

“百年之后的事情,百年之后再说吧,天地之道在于变,若是死水一潭,永恒不变,反倒是不美。”

陈莫白却是说了一句令得江宗衡深深思索的话语,这是仙门前古时候,一位大思想家说过的话。

堵不如疏。

反正只要他们还在,在短暂的乱象打破旧有的格局之后,很快就会再次大治,天下太平。

“那么师尊,有没有一种跳出这种循环的方式?”

江宗衡开口问了这个问题。

在陈莫白的所有弟子之中,他的所思所想,是最为深刻的,也是修仙者之中,罕见的会为凡俗人民思考的修士。

“那就要换一种社会制度和体系了,但就算是如此,能不能打破循环,也还是未知数。”

陈莫白开口说着,仙门的体系,在规矩的约束之下,已经维持了六千多年,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稳定盛世。

但陈莫白也不知道,仙门,能不能亘古永恒,开万世之太平!

“师尊,还请赐教。”

江宗衡再次开口问道。

但这次陈莫白却是摇了摇头,并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

“还不到时候。”

陈莫白的这句话,令得江宗衡陷入了深思,也只有青女才明白他的意思。

仙门的制度能够形成,并且在地元星之上开创如此之久的太平,也是机缘巧合,是修仙者与凡俗缓缓融合,互相接受的过程。

而且在那个过程之中,也是流了很多鲜血的。

若没有一代代化神老祖的镇压,维护规矩,仙门的太平,也仅仅是空中楼阁。

“段师侄孙看上去也快要筑基了。”

这个时候,陈莫白看到了站在江宗衡身后的段叔玉,相比起上次见面,他好像又老了一些,已经是满头白发。

毕竟段叔玉接触修仙之术的时候,年纪已经不小,不过他天赋出色,十几年过去,已经是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