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汾水边赵军求战(1 / 4)

此时再调转枪头迎击东面之敌,不是不能战。

但即便是战也是苦战,即便是胜也是惨胜!

原因很多:

其一,在连破北、西二营后,田单和赵启麾下的骑兵,无论是体力还是马力,都是消耗颇多, 或仍有一战之力,却也是强弩之末。

其二,虽然破营之战乃是夜袭加突袭,又有火牛阵加持,但在血战之中,尤其是与西营之敌短兵相接之时,难免兵力的损失, 一夜下来, 据田单的估算, 两只主力各有一两千的伤亡。

其三,东面之敌与西面之军不一样,观其行军作风,处处以稳妥为主——得增援将令而不轻进,视友军危殆而不急援,时时处处以自身军队安全为主。如此之军,必不能轻胜也。

也就是说,自己这边不仅兵力不足,而且战力危殆,而对面又是个保守派的狠茬子,自己若是莽上去,能不能赢不知道,但肯定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代价可不仅仅只包括这一万多生命的代价,更是战略上的代价。

一旦被稳扎稳打的东营联军给拖住了, 而轵城的攻防战已经开始,如今自己这个主将不在,一旦事有不协, 恐怕立时就是个土崩瓦解!

更何况,以对面秦军主将的布局,这边轵城已然开战,那边的外寨恐怕也大战在即,赵启必须立即回到他的指挥岗位。

一句话,得小利而冒大险,这是田单作为一个成熟而精明的指挥员,所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所以,见好就收,是最好的办法。

“命赵启速率麾下骑兵回转外寨,告诉他,敌军即将攻寨,守住就是胜利!”田单再度明确指令道。

“诺”一名传令兵领命而去。

“另以两百侦骑兵向北警戒,大军立即东向,自西门回转轵城!”田单一边驱策着战马一边再度下令道。

“诺!”又一名传令兵领命而去。

很快,围歼掉西营主力的两只赵国军队随即分向而行,如同一团浓烈的火焰分作两条火龙,浩浩荡荡往东西而行。

而此时东营的联军才刚刚清理完路障,正小心翼翼地向着赵军的方向缓缓前行。

若是东营的主将大胆一些、行军快上几分,或是西营的主将能再谨慎一些, 行军慢上几许, 或许就能将田单困死在城外,或许整个河内战场都将彻底颠覆。

当然更有可能的是田单见状,根本不理会两路的援军,直接自北营南下,从两面夹击中跳脱出去。名将之所以是名将,就在于他能够根据战场的形式,在恰当的时候做出最恰当的决定。

很快,田单和赵启便都回到了自己的岗位,而联军的攻击倒也没有因为田单和赵启的回归减缓进攻的节奏,甚至东营的联军在收拢北营和西营的一万多残兵后,也奉命从西面发起了对轵城的进攻。

于是,河内战场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模样——联军进攻,赵军防守。

只不过,联军因为兵力大损,已经不能对轵城形成包围之势,紧紧从西、南两面进行攻击,试图用饱和式的攻击拖住轵城的赵军。

田单明白联军的企图,他更明白,一夜之后,战场主动权已经到了自己的手中。

一夜的鏖战,赵军损兵不足五千,而联军损兵近六万(包括悄悄逃走的韩军),其中还有一万五千人是精锐的秦军。也就是说如今赵国的总兵力还有十五万五千人,而联军却只剩下不到一十四万人。

无论兵力、战力还是士气,河内的赵军都高于联军。

但田单并没有因此而对联军展开决战,以来自己的两万骑兵经过一夜的战斗需要休息,同时田单也乐得以城池为依托,尽量地消耗联军的战力。毕竟守城方总是占有优势的。

但很显然,联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