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托孤?(2 / 2)

汉明 八无和尚 3851 字 2020-09-03

而沈致远、钱翘恭开始在宫城上任,以其官职、爵位,游走于亭台楼阁之间,整日呼朋唤友、走马章台,大有一代纨绔之风。

……。

杭州府,虎朴书院以北,雨县与仁和县的交界处。

车水马龙、人头拥簇。

原本就是国内外商人眼中香饽饽的江南织造府,如今经过改制之后,更成了天下商人目光汇聚的焦点。

这不仅仅是因为江南最具影响力的三个女子,经常在此出现。

更因为这里有,可以称霸于天下服装界的时装,可以执天下服装之牛耳。

说来也怪,“汉袍”在江南各府卖得不温不火,可它一旦运到北方,便是一衣难求。

或许是它的风格和适应性,更能为满族女子所接受吧。

江南二百至三百两一件丝罗刺绣汉袍,到了北边,竟卖到八、九百两,依旧是供不应求。

此时的物价,较至吴争收复杭州府时,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

仅以粳米为例,吴争收复杭州府时,虽是战乱之际,一石上好的粳米,也就一两三钱至一两五钱银子,当然,粮价一战之时,也曾到过一石三两左右,可那不具代表性。

眼下,一石上好粳米已经要二两七、八钱,相当于上涨了一倍。

可工资水平,涨得更多,想那时,百姓在富户家帮工,也就八文到十文一天,一个月也不超过三百文,按当时一两白银兑换四百文计算,也就七钱左右的银子。就连那时的沥海卫,也只是每月拿二两银子,已经在天下军队中首屈一指了。

可现在,因新城的修建和无数工坊的兴起,江南各府,可谓人力难求,百姓只要肯干,一日三十文,几乎是最低行情了。

也就是说,连最普通的百姓,一月也能挣上二两多银子。

粳米上涨一倍,工资上涨三倍有余,购买力自然是增强了。

但北方的物价变化却不大,差不多还是一两三、四钱银子购买一石粮食。

所以,江南与北面,同样一两银子,以此时最中肯的粮价而言,购买力要少四成左右,也就是说,北面银子更值钱。

然而,江南二百至三百两一件丝罗刺绣汉袍,到了北边,竟卖到八、九百两,依旧是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