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座儿上看(1 / 4)

德芸大师兄 慎思量 4315 字 2022-07-24

熟悉相声的人都知道,最早相声门里的单口有个统一的说法叫做八大棍儿,也就是有八个故事,八个段子,分别是《君臣斗》、《小爷马寿》、《宋金刚押宝》、《解学士赶考》、《康熙私访月明楼》、《硕二爷》、《张广泰回家》,以及《九头案》。

关于八大棍儿这种说法的来源也有着不同的说法,最被人们所熟知的说法是,八大棍儿源于评书,是评书艺人传给相声艺人的。

那么为什么评书艺人会传评书给相声艺人呢?

据传闻,当初相声艺人想说长篇单口相声,但是不会说啊,然后就去了书场里面听评书艺人说书,偷偷学艺,偷人家的活。

学会之后,再改编成长篇的单口相声,自己卖艺挣钱,相声艺人最大的优势就是能逗乐观众,在故事里面加入了不少逗乐的元素,一来二去,去听单口相声的,比去书场听书的人还多了。

这下评书艺人就不干了,你们这是偷别人的活啊,呛行了啊。

旧年间,行有行规,门有门规,经过双方大辈儿的谈判,评书艺人决定传八段评书给相声艺人,但是相声艺人说单口相声,就必须只能限定在这八段里面,不能再说别的了。

而且人家传的八段活都不是完整的评书,都是掐头去尾的,就跟光溜溜的棍儿一样,便是叫做八大棍儿。

当然在后来,随着行业交流的进步,相声艺人和评书艺人也有互拜师徒的行为,学习对方的本事。

就像相声名家张寿臣先生,寿字辈的老前辈,相声门第四代的门长,他就拜了评书前辈张诚阔为师,师父赐名张豫华,是评书门第九代传人。

卢伯三老先生原本是评书门第八代传人,伯字辈的,后来也改行说相声,被相声八德之一的焦德海先生代拉为师弟,艺名卢德俊,是相声第三代传人。

相声艺人拜评书艺人为师的居多,评书艺人拜相声艺人的很少,除非是要改行说相声的。

这是因为在旧社会,相声艺人的社会地位很低,卖艺的性质也是半乞半艺,说相声都不叫说相声,叫伺候爷您一段相声。

而评书艺人则不同,他们的社会地位比较高,是被叫做说书先生的。

当然了,这只是其中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另外还有一种说法。

前清时的京城,赌业非常兴盛,当时的赌场也被称作宝局。

快板名篇《诸葛亮押宝》里,就曾经描写过宝局里赌博的混乱场景:小小的宝盒儿一块铜,能工巧匠将它给造成。四块铜帮压一木,三面黑来一面红。宝盒儿落在光棍人手,黄天大会支宝棚。仓啷一声开了宝,围了个里七层,外八层,里七外八不透风。里七层,围着没事要押宝,外八层,他在那外边猜黑红。这个就说:三吊三百给我押大拐。那个说:两吊二百给我押孤丁。

由此可见,当时宝局里的赌博场面是何等惊心动魄。

常言说:久赌无赢家。

有多少赌徒在宝局里输得一贫如洗,家破人亡。

有些输红了眼的赌鬼,就铤而走险,到宝局里耍横、立棍儿。

其中的一种做法,是把自己的手指剁下,或者从腿上割下一块肉来,押在桌子上当赌注。

如果宝局的老板惹不起这个人,就要每天挂若干铜钱在墙上,他来了拿钱就走,这叫做拿挂钱的。

还有一种更极端的立棍儿方法,就是跳宝案子。

来人躺在宝局的赌桌上,双手护住头及要害部位,微屈身成半弓形,以此表明自己要跳宝案子的动机。

这时,宝局老板就要按照江湖规矩办事,不能硬性地把人拉走,而是要请出来自己的镇局之宝——一根三尺多长的粗木棍,抄起来向跳宝案子人的身上随便打。

一般来说,一棍子就能把腿打折,数棍子就能把人打成终身残疾,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