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请君自裁(1 / 7)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峻拔秀丽,如锦绣画屏、耸立在长安西南,位于秦岭山脉中段,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相距八百里。

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终南。

据悉王重阳系咸阳大魏村人,早年习儒,后于终南山下刘蒋村隐居,自称遇仙得道,创宗立派,号为“全真”。

收“丹阳子”马钰等七人为徒,是为“全真七子”。

王重阳死后,归葬于刘蒋村“成道宫”,马钰于宫内修建一厅,亲题横额“祖庭”二字,此后各方门徒即以此为祖庵。

终南山脚下,郭默与李莫愁分道扬镳,李莫愁自回古墓探望孙婆婆和小龙女。

其实,郭默也对这个“闻名已久”的小龙女挺感兴趣的,毕竟在另个一时空里,也是一个时代的主角。

想到这个时候,小龙女只是一个八九岁的小丫头,就打消了前去的念头。

倒是叮嘱李莫愁,古墓派的门规和功夫,都是当年林朝英前辈,在特殊的情况下所创,后世传人也未必要死守。

尤其是古墓派的内功心法,没有合适的条件,还是少练为好,不是已经有“九阴真经”了吗?

郭默知道古墓里的“重阳遗刻”,只是“九阴真经”的一部分,索性将全本的“九阴真经”相赠。

在一个分叉路口,二人分手,约好十日之后再聚。

郭默一直以为,活死人墓就跟全真教比邻,没想到居然也相隔着十多里地。

还未到全真教的山门,就见道路一旁有座供人歇息的亭子,年代有些久远,亭子上的红油漆都脱落了大半。

亭子的正中央,却立着一座石碑,似乎石碑上刻有文字。

郭默信步走了进来,原来上边刻着一首诗:

“天苍苍兮临下土,

胡为不救万灵苦?

万灵日夜相凌迟,

饮气吞声死无语。

仰天大叫天不应,

一物细琐枉劳形。

安得大千复混沌,

免教造物生精灵。”

旁边镌刻着“长春”二字,并附有年月日于其上。

这是“长春子”丘处机所作啊?

不说丘处机文采武功如何,单单这份悲天悯人、嫉恶如仇的侠义心肠,就值得江湖同道的尊敬。

距郭默离开桃花岛,已经过去了五个多月,马上又将进入寒冬。

经过小半年的厮杀,各方的局势竟然又诡异地趋于平衡,蒙古铁骑依然占据着上风,却被金国的军队,一南一北钳制在河北当间。

不得南下,想回归中都府,却又面临着被郭仲元衔尾追杀,以及神出鬼没的移剌蒲阿所部的三万骑军的袭扰。

孟珙的“敦武”军,在蒙金开战后的第三个月,突然出兵两万,兵进河东南路。

本就象征性驻扎的几千名金兵,索性直接放弃抵抗。

统军将领带着这几千名金国将士,一并南归到郭仲元的麾下,反而增强了金军的实力。

五月中,郭靖亲自带领三万“靖难”军,西进三秦大地,几乎没遇到任何阻力,就顺利完成了交接。

愿意留任且风评不错的中低阶官员,依然暂时被留用,同时也补充了很多“特训”过的官吏。

郭默也特意赶了过来,他倒是想亲眼目睹一下,盛唐的风采还残留多少?

可惜,那些曾经的辉煌,早已淹没在战乱之中,已经没有了所谓的“长安”,只有大金国的京兆府路。

这么大的一块地盘,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