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追本溯源 西上觅食(1 / 2)

粤食记 三生三笑 2108 字 2022-08-22

洋城一地,自古以来即为交通枢纽,一年365日全年无休,繁忙无比。尽管现在既不是大时大节,还不是周末,大早上的客运站,已经挤满了不少等车的人。车站门口小卖部煮茶叶蛋玉米棒子的香味飘了半条街,不少人经过买点儿鸡蛋玉米包装糕点,边等车边果腹。

林小麦过了安检,把简单的背囊拎在手里,东张西望寻找麦希明身影。麦希明站在检票员旁边,冲她摆手。林小麦来到他跟前,说:“早上好!”

麦希明翻腕看了看手表,说:“还早么?我都到了五分钟了。嗯,你还真会卡时间,还有不到5分钟大巴就要开车。”

林小麦说:“以前经常和老爸坐这趟车,早就心里有数了。老板,其实我们这次运气真不错,现在大巴车次越来越少,这班去北艮的直达车已经从以前一天五班减到上下午各一班啦。幸亏我和跑车的那个司机熟,昨晚连夜打电话给他让他给我留票……不然这一大早的,车座满了,坐下午那班车回去,天都要黑了。”

说话间,8号检票口上方滚动屏红色字迹一变,显示出他们马上要坐的班车车次序列,两名穿着车站工作服,心口别着工号牌的工作人员走出来,亮起嗓子吆喝:“前往北艮的粤xxxxx号班车开始检票了啊……请各位乘客拿出车票排队检票上车……”

林小麦见麦希明对这一切很陌生的样子,就拿出车票走到队伍最后去了。一边排队,一边侧过身对老实跟在她身后的麦希明说:“老板,真不是我要难为你,不让你自驾车……实在是山长水远,你的那辆城市跑车不太适合走山区路。按照你说的,要拜访粤式咸酸,尤其是黄金腌脆瓜的发源地……那就得往山清水秀活水长的地方去。说白了,那些脆瓜、酸嘢、腌菜,就是在西江上游跟着从前行船船工们一路流传,船走到哪儿,就流传到哪儿,最终开枝散叶……最远的,甚至下到了南洋、西洋。”

麦希明微微点头:“就比如上次你带我吃的六十日菜,其实类似的腌菜,在唐人街的华人咸杂店里也有。做得比较好的那些口味上能够和俄式酸黄瓜一较高下。我们华人用来送粥下饭拌面,洋人也喜欢它们错综复杂的滋味,他们习惯夹在三明治里一起吃,或者作为意粉、牛排的伴碟。不过那些口味已经改良过了的,就跟左宗棠鸡似的……我想要吃得更——正宗一点。既然你有办法和资源,就别让那些原汁原味的东西埋没了……你说那位阿伯从前在洋城做咸酸生意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退回老家去啊?留在这地方不是更好么?”

跟着排队检票的队伍向前蠕动,林小麦道:“谁不知道阿妈是女人……大城市是好,消费也高啊。厨房佬里有个私底下的顺口溜,金热厨银白案,萝底橙数卖咸酸。做咸酸这种东西,就算做得飞上了天那么厉害,也不过是伴碟配菜,赚钱有限。但是一缸好咸酸,也是讲究原料时节的。好比说黄金脆瓜吧,那种长不过巴掌的细嫩白玉小黄瓜,只有每年四五月这个时候才有,过了时间,有钱没处找去。找到了原料,还不能糟践了好东西,下料、时日、收成……哪一样功夫都不能少,真的就是操着卖白金的心,收着卖白豆腐的钱。所以啊,等到几个子女一出来工作,立刻战略转移回老家,他临走之前还买了生果到我店里跟我爸告别,笑着说自己这是什么……老年版‘逃离北上广’哩。”

麦希明听着,没忍住也笑了:“哈……老年版逃离……好吧……我开始期待了,自古冲锋猛将多,急流勇退有几人啊。”

大巴开出了城市,一路风景不住变换,高楼大厦渐少,青山绿水渐多。路上两人断断续续地聊着天。到底起得太早了,到了半路林小麦靠着椅背睡着了。

等她一觉睡醒,已是两个半小时之后,身上盖着麦希明的外套。侧过脸看向窗外,只见一条碧水如玉带环腰,碧波粼粼迤逦而下,江面上不时可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