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腌瓜秘方,尽得真传(1 / 2)

粤食记 三生三笑 2209 字 2022-08-22

停止了嬉笑,林小麦站直了身子,扭转过来正对着梁伯,小脸神色肃然,“是,我这边听着呢。”

梁伯长声吟道:“抟抟转,转圈圈,如炒茶,力更圆。一转玉身满红光,不见片甲稍滞留;二抟急脚果肉酱,五彩锦绣衣上披;三杀苦把盐皮脱,开尽黄沙始见金;四把石膏点三点,苦卤顿成点金水;五味俱全请入瓮,大石砸去涩怪味;六见红日再开瓮,金瓜灿灿初见人;七起瓮来沐浴过,始是承上宴席时。”

还没等林小麦发话,摘完了急脚果的麦希明从灌木丛里冒出来,失声道:“六见红日……要腌六天?我们怕是没这么多时间……”

林小麦抿嘴一笑,说:“老板,六见红日不是六天。红色的太阳每天出现多少次?”

麦希明说:“……你是指,日出和日落?”

林小麦道:“是啊。见六次红色的太阳,那就是三天……不过,这个时间确实也有点儿长。从前车马慢,没有许多工业手段,许多食物都是用天然手段来发酵、腌制……做时间的朋友。现在的话,有一些手段,腌个酸黄瓜什么的,两三个小时就行了。所以咯……能尝一尝,知道个味儿就好了。”

麦希明沉默不语。

看见林小麦接过了刺莓果,过水清洗干净沥干水分,太阳下略晒一晒,从小溪里捞了块光洁鹅卵石,用力捣碎,依着梁伯的吩咐涂抹在小黄瓜上。干不多会儿,麦希明过来帮忙,林小麦讶异地抬起眼睛看了他一眼,发现他做事认真,也不多言语。

有事则长无事则短,也就是十来分钟的功夫,俟二人把果酱抹好到白玉黄瓜上,麦希明端详了一下,忽然问道:“这黄瓜明明是嫩绿的,并无半点白,为什么要叫白玉黄瓜?”

林小麦就给他解释道:“白玉黄瓜名字由来,有两个,第一,不是皮白而是肉白。所谓老黄瓜刷绿漆——装嫩,我们一般炒菜吃的尺把来场那种,都是嫩黄瓜,黄瓜老了之后,实际上皮是黄色的。那个时候的白玉黄瓜切开,内里的瓜肉其白如脂,瓜籽光洁,在和那泛黄的外皮一体看去,就像那带着石皮的和田玉似的;第二,首次嫁接栽培成功这种黄瓜,是一个叫白玉的自梳女。呐,她生前住的姑婆屋,如今还在村尾呢!”

麦希明哑然失笑:“白玉种出来的黄瓜……所以叫白玉黄瓜?嗯,这就跟左宗棠鸡一个理由咯,但是其实我查过资料,左宗棠和那种鸡根本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我倒是听说过,自梳女是个很了不起的群体,从前下南洋,过西洋,都有她们的身影……就在我们那边,大约十年前才送走了一个单身女子黄姑婆,半条街的华人都去了,平时逢年过节晚辈们也都依礼节拜访,我听说,那位黄姑婆有如此高的地位,就是因为再对上两三代人,几乎半条街的孩子都是她带大的……”

林小麦好奇地问了一句:“那你呢?”

麦新明摇了摇头:“我不是。”

已经把螺蛳小鱼收拾干净,又把几个箩筐大大小小堆叠整理好,梁伯蹲在溪边掬起一捧水泼了泼脸,很是感触地说:“清末民初,我们这一带有许多女子梳起不嫁,又或者嫁不落夫家。白玉姑婆家里兄弟多,北艮那会又年年水浸田基,兄弟们娶不上老婆。等她十六岁那年,父母做主让她梳起,送到城里的大户人家做妹仔给兄弟们攒嫁妆,白玉姑婆因此学了一手好厨艺和整治菜园花圃的功夫……后来兄弟们娶了老婆置办了田地,就把她从主家接了回来。那时候她也好大年纪了,拒绝了几头婚事,按照规矩,姑婆不能在兄弟家过,兄弟们就凑钱给她买了姑婆屋,和她几个同村梳起姊妹住一起。”

麦希明听得很是入神,插了一句话:“这些女性都很伟大。”

梁伯呵呵一笑,站直了身子:“行了,准备功夫全都整治好了,抓紧时间赶紧回去吧。不然的话生腌的时间过长,这一批瓜就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