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饥饿为料,河边论鱼(2)(1 / 2)

粤食记 三生三笑 219 字 2022-08-22

似笑非笑地看了看林佳茵,程子华扶了扶眼镜,笑容愈深:“你这是千方百计不想往前面险峻山路走了吧?嗯?”

站在他对面,已经打开了搜索软件的林佳茵顿时扭捏起来,讪讪地笑,就连说话都吞吞吐吐的:“前面确实没什么地方好看的了……我自己也没走过,都是看的照片,有些地方是凿石壁而过的……从前根本就没有路。如果说前面半截路是给市民休闲耍乐的好地方,后面这三分之二,就是给徒步爱好者们的半专业考验了。”

仿佛为了证明自己,林佳茵甚至有几分夸张地扬起胳膊拼命往前伸,指着一处痕迹,说:“你看,那几块大石头上,凹下去得整整齐齐的……可不是被雨水点滴或者河水冲刷而成的哦。而是人工造成的……是用纤绳勒出来的!”

点开搜索软件,想要搜一张纤夫的图片来更加简单直观地说明问题。谁知道正好遇到网络卡顿,读取了老半天没能刷新出图片来,林佳茵脑门上一下子沁出了汗,讪笑着说:“网络不好,我切换一下就行……”

程子华说:“没关系,你慢慢来。纤夫这种职业……我从名画上曾经看到过。”

岩石上纤绳勒出巴掌深的勒痕,也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岁月浸润……林佳茵凝望着立在护栏旁边的说明文字牌,说:“这些痕迹从前应该更深,现在已被岁月洗刷浅淡许多啦……罗山其实是一条山脉,余脉到这儿来,正经的名字应该叫双羊峡。因山谷的这两座大山形状像山羊而得名。”

“从前的船要过去,只能靠人力拉。纤夫是不穿衣服的,光着身子,沿着河岸,牲口似的往前爬。就这么着把价值连城的货物,从更遥远的北方运到洋城去,船主发大财,纤夫们仍旧如蝼蚁,世世代代在此讨力气饭吃。要不是这些痕迹,还有后来人们开发出这一带旅游区,恐怕早就无声无息了……文字上说,整个峡谷有纤绳遗迹几十处,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宋代,商船直往洋城而去……”

程子华很是惊讶了:“一千多年之前的遗迹,不需要专门做个玻璃罩子罩起来么?就这么随便任由江水冲刷??”

很是不解地看了他一眼,林佳茵反而感到奇怪:“老板你这是干什么了呢?没有必要吧……这是遗迹,又不是珍贵的有历史意义的文物……何况,一千多年对于我们来说是,是很远,也不是最远啊。如果你往西北那几个文物大省里去,人家博物馆里藏着公元前的铜车马,公元一百多年的宫灯,公元几百年的马蹄金咧……”

拍了拍脑袋,程子华笑了:“是了。这个地方,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啊……”

林佳茵好奇地问:“老板,你们家……出国多少年了?为什么我有时候觉得你很了解国内,有时候又……嗯,不说了,嘿嘿……”

给纤绳遗址及说明文字拍了好些照片,程子华可算是如林佳茵所愿,往出口方向走去。边走边看照片边说:“我们家……比麦希明家出去得要早多了。建国之前就出去了。我爷爷的爷爷是送出去读学位的,然后一直在那边生活,他那辈人受尽了歧视,但也利用了时代的差异做了些生意,赚到了些资金。后来有些科学家要回来,我家在中间也出了一些些微力量。只可惜他自己身体不好,不能回来。而我,就成了承载他们希望的人……”

明明说得挺平淡的,林佳茵心里却荡起了涟漪,脸蛋都开始发烫了,素来伶俐的口齿这会儿很是滞涩:“所以你是为了长辈遗愿而回来的?”

出乎意料之外地,程子华摇了摇头,说:“不完全算是。我回来主要还是为了研究美食……我走遍了全世界,还是中华美食最为错综复杂,难度最高,让人最有研究的欲望。”

林佳茵忽然很严肃地道:“那你完了。”

程子华缓缓地冒出一个:“?”

林佳茵说:“恐怕你这辈子的研究范围,都只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