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时代更迭,新旧特产(2)(1 / 2)

粤食记 三生三笑 219 字 2022-08-22

卞赛在前,林小麦中间,麦希明殿后,穿过了入口,眼前豁然开朗。

七八张桌子整整齐齐的,已经有年头的地板擦得很干净。林小麦摸了摸桌子,看了看自己手指头, 又轻轻搓了搓,嘴角边露出一丝满意笑容:“没有半点油腻污垢,很好……很干净。那砖砌灶台上贴的瓷砖,砖面光洁就不说了,砖缝间也是干干净净的,说明伙计们勤劳。老店勤人,味道一定差不了。”

一口老砂锅, 浓汤锅中煮。一篮新炊粉,粉白滑似缎。浓汤拌入新鲜手切的米粉中,再浇上几大块炖煮软烂入味的大块鸡肉,就是一碗顶饥扛饿的阳县早餐鸡公粿。

把三碗冒着热气的鸡公粿端了过来,并排放在桌子上。卞赛很是豪气地一拨头发,说:“来来来,吃!我们自己带了咸麦羹,就替老板省了汤了。”

他们旁边,另一桌上,食客也是跟他们吃一样的鸡公粿。所不同的就是面前多了一碗清见底、面浮葱的清汤。那人在碗里加了三大勺辣椒酱,拿起筷子一顿猛搅,就跟叉草喂老牛似的,叉起一大筷鸡公粿送入口中,吃出了很大声音……

用鸡公粿店里配的一次性汤勺,斯斯文文地小口小口吃咸麦羹,林小麦眯眼看着邻桌食客,说:“对对对,小时候就是这个味道。这是……佳茵搭讪我乘凉,佳茵认识了卞姐,我来享口福。”

把手中的鸡公粿拌了拌, 卞赛说:“哎呀,客气什么啊。这年代知道鸡公粿的人不多了,就连阳县本地人外出打工,也不怎么提起自己这道家乡美食。但我就一直很喜欢,快捷方便又好吃,鸡汤为百味之鲜,鸡肉又是优质蛋白,加上来自大豆的豆类蛋白质,营养均衡。就是卖相不怎么样,有点儿吃亏。你们快点,趁热吃,不然凉了就不好吃了。”

吸饱了浓汤鸡汁的鸡公粿,入口柔韧带滑溜,细嚼米香丰盈,确实让人停不了口。吃到一半,又加了辣椒酱,进一步搅拌过后,就变成了香辣带劲儿的味道,别提多爽了。

率先放下了筷子,麦希明直接端起咸麦羹来, 转着圈呷了两口,看着灶前说:“看,老板自个儿炊粉哎。也是用的竹匾泛粉,那竹匾色泽真漂亮啊……”

老板双手环抱胸前,抓着油黄泛亮的竹匾转动里面粉浆,看着很是随意地左三圈右四圈之后,就把竹匾塞入白雾缭绕的抽屉大蒸笼里。

麦希明忍不住站起来,走了过去,老板又已经从蒸笼里抽出了一个竹匾,上面铺着一层雪白的米粉,香气扑面而来。老板耍弄起两根长筷,东拉西扯的就把粉皮扯了下来,搭在案板上。

如法炮制,不过短短数分钟,已蒸出来五个竹匾的米粉。伸手探了探放在案板上的粉皮温度,老板动作不做稍微停留,把大张粉皮层层卷起,左手固定,右手一抹,从刀山上拔出一把利刀。刀光如雪影,快速把粉皮切成粗细均匀的条状。

麦希明看得入神,就连手里端着的咸麦羹都忘记吃了。耳边忽然传来林小麦的说话声:“难怪这儿的粉吃起来那样新鲜啦。从前在洋城卖的鸡公粿,就没有这股子米香味,用的是现成的扁粉或者圆粉。新鲜炊熟的米粉,里面的分子还很松软,特别容易吸收汤汁入味,绝对不是粉厂生产过了一段时间的粉能够比拟的。”

麦希明顺口说:“那你们家似乎也不是自己新鲜做粉啊?”

微微一怔,林小麦说:“对,我们家也是在粉厂进货的。没办法,销量摆在那儿。阳县的人口基数和洋城不可同日而语啊……哪怕是区区一条红荔街,作为老城区且比邻好几个传统大市场,我们家一天卖出去的粉,怕是得顶这儿几天。我爷爷那辈其实都还是自己炊粉,后来到了我爸就不行了,忙不过来,兼顾不了。”

“所以,我爸抓了两个关键点。第一,优中选优地选择合作的粉厂,挑出一家有口皆碑且出品最适合煮牛腩粉的粉厂合作。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