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丝瓜草菇,混为奇鲜(1)(1 / 2)

粤食记 三生三笑 215 字 2022-08-22

俗话说,试菜容易品酒难。

品酒有多难?

观色,闻香,赏味,知文化。

国外的品酒师,一根舌头就是看家的本事吃饭的家伙,日常不许抽烟不许吃辛辣味不许刺激舌尖饮食清淡无比。品酒还要闻酒香,因此鼻子是和舌头同样重要的,日常屋子内不许摆放香花,不用香水,就连稍为香味浓重的洗漱用品也不待见,最理想就是那种无色无味的专用品。这生活成本,就高了去了。

还要保持锻炼,有氧无氧一样不少,辅之以营养剂,保持身体健康,极力避免感冒——一旦感冒,不免嗅觉味觉退化,轻则短时间无法工作,重则永久影响味蕾,失去了饭碗。

国内的,也不遑多让。

又由于国内粮食酒品类丰富——五谷之中,稻麦粟黍菽皆可酿酒。就连不属五谷的地瓜玉米也能酿酒,理论上,一切含有淀粉且有机会转化成酒精的原材料,都会被人民群众发挥智慧,弄成杜康之物。

且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无一不可泡酒,搭配方式近乎无穷……

所以酒行里能够坐供奉交椅的品酒师,自然也就是八仙过海,各具神通了。

但凡有点儿名气的知名酒厂,都有一两个空无一人的办公室,平日不见人来上班。只有在新酒出窖,陈酒开窑的时候,才会发现厂长身边多了一两个衣着朴素的生面孔。而这一窖酒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这些生面孔说了算。

当年静水留香园的主人巢氏一族,炮制出见雪酒,以飱宾客。园内门生众多,拜师门力量所赐,迎来送往,也见了不少见识。如今巢家看似人丁零落,但门生在解放后转到各大美术学院里教书育人,教育普及,如甘霖滋润……比起旧时代的“师带徒”式的授徒法子,又不知道多了多少寒门学子受惠!

——真真儿的,桃李满天下,有画画的地方,就有巢氏门人!

这些故旧门生里,又是意气相投的,才能吃到一起喝到一起去,好酒好吃好画,这吃饭画画都好说,好酒的话,莫过于巢南音遗下的一窖“见雪”梅酒了。这块心病挂在郭霭心头已久,也不抱什么希望,殊不知今天骤然听见程子华一番话,说得头头是道的,不由得给她带来一丝希望。

只是三年的时间成本有些高,也不过眨眼功夫,郭霭就完成了心理建设,决定三年就三年了。又听见程子华话锋一转,不需要三年,只需要三天,顿时惊得直眨眼睛,冲口而出:“是什么法子?”

程子华微微一笑,说:“我们公司在科学城里建了一个实验室,里面有现成的整套发酵设备,就连营养菌都能给你培养出来。如果你信得过的话,就直接准备好原材料,放到实验室里去。到时候一起去实验室里开封尝酒,不就成了?”

郭霭眼睛越瞪越大,佩服地说:“哇,现在的科技已经这么先进啦?那就这么说定了,麻烦留个地址给我,明天我就让我学生带我去实验室拜访。”

于是程子华给她留了地址,眼看着俩人又是开导航地图,又是教最佳路线的,麦希明夹起一块胜瓜放入口中,边吃边摇头微笑:“只顾着说酒,却浪费了这么有心思的一道巧手素菜,真是可惜。胜瓜,其实就是丝瓜吧?这个品种是有棱角的瘦身丝瓜,在我们那边,被称呼做‘丝瓜’的,却是另一种表皮光滑的品种。”

林小麦说:“粤语里,‘丝’和‘输’谐音,为了讨个好口彩,就改称‘胜瓜’。类似的,还有把猪肝叫猪润,把鸡屁股叫鸡牡丹,诸如此类的。丝瓜要选眼前的这种,细细长长,棱角分明的,就又甜又嫩又好吃。如果是粗壮且棱角看起来被撑开的,那种反而会老,吃起来里面有络子。”

“我们还有个说法,丝瓜不能和苦瓜一起种,否则的话会染上苦瓜的苦味。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过,我们上次到乡下去,确实没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