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2.庞氏骗局(1 / 7)

第一感觉,这名字还挺陌生的。

但隐隐约约又觉得这名字在哪听过。

他继续看内容。

“伍千里是一个兵,一个很纯粹的兵。粗人,识字,但不多。脾气倒是执拗……”

看到这句形容,许鑫微微点头。

他很喜欢这种文风。

不需要过多华丽的辞藻,直接上来就点题,通过一二十个字就把一个角色的形象竖了起来。

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文档。

6231字。

心说好家伙,还没一章网络的字数多呢。

而这时,他手机“叮”了一声。

拿起来一看,有人加他。

兰小龙:许导您好,我是兰小龙。

许鑫直接通过,主动发了个表情打招呼后,说道:

“兰老师,我正在看您的故事。我们一会儿沟通。”

无论兰小龙的资历如何,介绍人是段毅宏,就凭这一点都得给面子。

“好的。”

对方回复的也很快。

接着,俩人没了沟通。

许鑫点了一颗烟,开始安安静静的看这个故事。

他阅读的其实很快,整个故事也就用了十来分钟,就看完了第一遍。

不过……

抗美援朝时期的战争故事?

他直接百度了一下“长津湖”,然后又百度了一下。

当看到了那句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时,眼神动了动。

就着百科,把关于这战役的大概汇总都看完后,又在心里把这个故事结合了进去。

然后暗暗的点了点头。

这故事,还不错。

这是他给的评价。

但要说他多感兴趣么?

其实倒不至于。

首先这个故事很主旋律,而既然是主旋律,在影视圈里是有一套不成文的潜规则的。

比如形象必须正面,必须体现我军强大等等。

现在好多抗日神剧,其实就是把这个不成文的规矩给“放大化”,但尺度拿捏不好,才搞出来个什么“从裤裆里掏出个手榴弹”,“一枪在八百里外干掉了鬼子”之类的名场面。

他不抗拒主旋律,毕竟这也是一份功劳。

但……

他是导演,要拍电影,不单单看的是故事,还要看剧本。他要从里面了解到到编剧的想法,思维,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看能否碰撞出那种让他心动的火花。

而现在这个故事,太单薄了一些。

就像是一篇流水账。前因、经过、结局。

但并没有让人感觉到很动容。

只能说,在了解了《长津湖战役》这……光是看到百科,都能从里面感受到当年的那些最可爱的人到底有多么“可爱”之后,他觉得这是一篇很不错的流水账。

笔锋简练,老辣。

故事性也足。

可要说拍电影……目前他没看到剧本,一切都还不好说。

坐在电脑前思索了一番,他点开了杨蜜的qq,在上面写到:

“兰老师,故事我看完了,并且已经了解了一下《长津湖战役》的大概。我的评价是,故事性很不错,但能否拍成电影,需要您把剧本构建出来。目前来看,如果单纯以伍千里这个人的视角拍,能延展出来的东西不算多,属于很单调的电影。

如果可以,我希望您能在剧本构建时,突出几位配角,不仅仅是美军的反派,还要有一些……能让普通人更动情的“人”。

并且,既然是以伍千里为视角,那么我希望可以朝着“糙中有细”这个方向走。不要刻意的煽情,您可以在创作剧本时,参考“留白”,只写出来正面人物的壮烈,把其他的留白留给导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