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闪电战—2(1 / 2)

长于大势,拙于细谋,是东汉末年,乃至整个华夏历史上的文人士大夫们的共同弱点。所以说你不仅仅要用自己的话,指出区域询问弱的弱点,还要用自己的分析,强调凉州的特色应该是什么?

在场的诸多将领们,都能够听的出苏宁的言语里,有着对那群文人士大夫们的讽刺。但他们却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至少来自东汉末年的那些将领们,还不习惯文官在他们的脑门上指手画脚。

他们的这点现象,对于包括安定先生胡瑗在内的大多数宋朝士大夫来讲,都是很难接受的事实,虽然说他举荐的章楶章质夫,已经在西北方面军屡立功勋,但是,他一个人的成功,不能够验证为人统兵制度的先进性。

更何况,章楶章质夫之所以能够受到重视,主要原因便是,他能够在细节的谋划上,尽善尽美的达到战略上的需求。

而这,正是他与其他的士大夫们不同的原因,当年在朝廷之上,他也没少受到别人的排挤,虽然有新党当政的缘故,但作为就打了他,本身在才华上是足够担任更重要的职务的。莫非他看待事物的角度与更多的人有所不同,哪里又会蹉跎多年,直到70多岁的时候,才会位至两府。

说起来,对于苏宁刚刚提出的那个问题,恐怕也只有他的答案,在这个时候最能体现出士大夫的用处,否则,以区域新闻说刚才的表现,恐怕不光会在苏宁那里丢分,就算是在那群科学怪物那里,也会留下很差劲的印象,毕竟,对于那群科学家而言,军队的战斗力早就已经加入了他们科技的加成,如果在那种情况下还会失败的话,就只能证明策略的制定上出现了重大的问题,而这种问题,不太可能出现在苏宁的身上,因为苏宁本源的战斗力,已经多次经过历史的检验,而那些文人士大夫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为体系做出卓越的军事贡献。

所以在这个时候,章楶章质夫不能不站出来,为士大夫们挽回最后的颜面。

“启禀主公,在下认为,如果想要断掉叛军的后勤补给线,那么我们首先应该进攻的,无疑就是武都郡。然而,一旦我们向武都郡发起进攻,那么东边的安定郡,西边的陇西郡,恐怕就会从两面向我们发起进攻,所以我们目前,应该首先解决这个问题。”

“原来又是一个腹背受敌的局面啊。”忽然之间,宋凝竟然用着一种嘲讽的语气,开始评论起这个看上去还不错的策略,至少,章楶章质夫能够意识到,什么才是敌人最薄弱的部分,而不是自己最应该进攻的部分,要想达到目的,必须寻找敌人最薄弱的那一环才行。

这才是战争的艺术。!

但他虽然想到了这一点,不过在具体的技战术打法上,显然还有着很多的不足,至少当他的分析遇到问题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去处理。

然而这东西送你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他只需要稍微动弹一下脑筋,便可以想出无数个方案来解决这样的问题,但在章楶章质夫面前,就需要他花费大量的心思,好好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利弊,才能够得出最好的答案。

苏宁!还记得曾经有位文采出众的人,嘲笑别人是什么苦吟派诗人,说他每次吟诗的时候,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字斟句酌的推敲每一个字的用法,这样弄出来的诗歌,怎么会有唯美的意境呢?要知道诗歌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情绪,如果不能够一气呵成地挥洒出来,那么就难免带上了很多刻意的感觉,这种感觉无疑会让诗歌的成色大大下降,所做出来的作品也很难称得上是佳作。

相对于这种苦吟派诗人来说,章楶章质夫这种才华横溢的人物,自然有着另外的一番境界,想当年他的诗词,在北宋也是流传甚广的,尤其是与苏东坡相互呼应的那几首词,更是写进了柳絮的美丽,然而,像他这种在诗词上可以文不加点的人物,到了战略的制定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