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中场阴谋家,中场不休息—5(1 / 2)

荀彧清晰的看到了杨阜的表情变化,那种既充满了惊恐与震撼,又译为像是发现了什么秘密,而饱含恍然大悟与希望的神情,正是他和荀攸荀公达的脸上曾经出现过的样子。

以他的智慧,他可以立刻作出判断,杨阜如今已经成为自己的人。至少他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会跟着自己的思绪,重新认识凉州之主,苏宁。

只听荀攸荀公达慢慢悠悠的解说道:“这本书籍的蚊子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目前还无法得知,但可以断定不是我们中土文字,而且,这很有可能也是苏宁掌握的某种文字。据说,他和某些科学家往来的书信当中,为了进行有效的保密,经常使用这些来自番邦的文字。”

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苏宁之所以那样做,纯粹是为了尊重那些科学家的母语,虽然在系统语言包的功能支持之下,他们可以顺利地使用汉语与之交流,但积累了一生的习惯,并不是那么容易改掉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喜欢写作的文学家和科学家来说,他们拿起笔来的第一反应,就是写下自己熟悉的字母串,而不是现在他们所熟悉的方块字。

但是在东汉末年的华夏大地上,外文字母串儿,的确可以起到保密的作用。但苏宁还没有开始广泛的运用这一特质,毕竟在他的手下当中,熟悉外文的人物还太少,而翻译方面的人才,比这些人还更少。如果是用外文,那么他们手边必然得准备一份字典,如此一来,他们还不如准备一个密码本呢。毕竟密码与密码本的对应方式可以是千奇百怪的,但字典的查询方式却是众所周知的。

不过此时的荀攸荀公达对此还没有足够深刻的认识。所以,他还不能从这个角度,来诠释外文在凉州体系内的用处,所以,他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之后,就把问题转移到了他最近的重大发现上。

“你看这幅图,看他的相貌,虽然是黑白的,但我们还是能够认出他来。”他指着那一列列字母串中间的那幅图说。

杨阜按照他的说法,立刻将视线移往那幅画像,这是刚刚看到,便已经惊讶出声,这个人,不正是已经在渭水公司里小有名气的贝特洛吗?

“他怎么会出现在这本书上呢?难道他是什么大人物不成?”

“这也是我想知道的,所以立即就开始了研究,可惜我对苏宁带来的文字一无所知,就像我刚才所说,我根本无法参透书籍上的内容,但我还是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我本能的觉得,这上面的内容,肯定与这个人息息相关。”

对于目前还不太习惯使用纸张来记述事物的东海士大夫来说,无语来的书籍排版方式自然是他们所不能够轻易理解的。他们现在能够把文字的叙述做到简洁,就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哪里会想到以后的书籍,可不会像他们现在书写的那样简约,而是要注重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不但要有各种各样的干货,还要有足够丰富多彩的配图。

荀攸荀公达能在第一时间意识到这副配图与周围的文字息息相关,纯粹是因为后世书籍的表达能力实在太过强悍,以至于这种强悍穿透了千年的历史,在那一瞬之间,就让这个东汉末年的士大夫,明白了他要表达的意义所在。

要知道,后世的图书排版,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迎合了心理上的需求,虽然在拍板之前,或者说在排版发展的历史上,都不曾出现过大规模使用心理学原理,来迎合读者需求的事情。但包括出版发展史在内的各种领域发展史,都在不经意之间展现着一种被潜移默化融入历史当中的规律。商品经济不仅建立在人类的客观需求上,也建立在人类的主观需求上,这一点,随着物质的越大发展而越发的明显,甚至后者的比重已经远远超过了前者,于是,人们的审美,对他们消费取向的决定意义,就变得日趋值得关注,也因此,那些能够在市场上生存下来的排版方式,或者说与排版方式相类似的,来自其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