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多事之秋与多实之秋—4(1 / 4)

首先这群人在并州老家借助熟悉地理的优势,多次成功的抵御住了赵云的进攻,其次,他们在战斗力上也是经过了董卓多年的培养,至少在应对赵云带过来的那些新兵的时候,并没有在战场上吃太多亏。其实,倘若凉州体系的士兵们,不是有盔甲和其它装备上的优势,恐怕战胜率早就已经达到了一个不可想象的地步,但即便如此,那些如今投靠了白波军的董卓旧部,如今也在盘算着如何利用与凉州体系对决的大好时机,从对方那里得到足够的先进装备。

至少光从战场上的缴获来看,是无法满足他们大规模需要的,不过偶尔的收获也足够让他们提高一下着甲率了。

其实在盔甲和其它装备的方法,让赵云和苏宁一直都是比较谨慎的,尤其是那些刚刚投靠过来的并州的世家大族,他们的不屈大部分都没有配发凉州体系的甲胄,而是依旧是用以前的装备。

这倒不是因为凉州区的工业生产能力无法完成这样的装备目标,而是因为这群人实在不值得苏宁新人,如果他们得到了凉州体系的甲胄和兵器,恐怕会对赵云造成意想不到的危险。

然而这样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正在与赵云所部作战的白波军,通过战场缴获等各种方式,从新兵蛋子那里得到了不少的先进装备,而他们转头就过去,将那些世家大族们狂扁了一顿,至少在那群人那里,他们无论是在既有的战术体系和战场经验方面,还是在刚刚到手的武器装备方面,都是拥有着巨大优势的,于是那些刚刚投降著名的世家大族们,开始对凉州体系大家抱怨起来,尤其是那些原本与凉州体系就有着很多商业往来的人知道,亚洲这些并非没有能力为他们配备更加结实的甲胄,而仅仅因为不够信任他们才选择不予配发。

这让他们大感心寒的同时,也萌生了投靠白波军一起发动叛乱的想法。于是这些世家大族的部曲,就开始与白波军暗通款曲,以至于赵云在战场上的局面显得更加被动起来。

对此无可奈何的赵云,只好求助于自己的副手,英仙座节度副使李世绩。

李世绩能够出现在东汉末年,当然也不是苏宁按照字母顺序召唤过来的,他是祝您在把他的传记看了20多遍之后,答对了全部的十道题,才从问答召唤系统当中将他召唤到了这里。

不过来到这里的李世绩,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就将他的才华施展在东汉末年的历史舞台上。

虽然他对这一历史事实时间段并不陌生,但他还是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弄懂了苏宁现有的战略思想。

而今的她终于知道苏宁的对内策略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进行扩张,并且将每一寸得到的土地都转化成极高的生产能力,从这里产出的粮食和各种工业用品,将成为对外征战的重要武器。

当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出于环保的压力很多重工业制造企业都将会被迁移到西域以西的地方去,并且在那里用更短的距离向前线,输送必要的物资装备,那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苏宁还需要在东汉末年有一个稳固的基地,这样才不至于出现战略局面失衡的尴尬。

话说他在西线战场投入的兵力和资源的确是有些多了,以至于东线战场这边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李世绩是比较关注苏宁在西线战场上的表现的,作为一名唐朝时期的开国名将,他对与外敌作战这种事情显然要比对内作战更有兴趣。

但是苏宁却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把他派到国外战场上去,因为这位曾经在唐朝与突厥的战争当中表现出色的将领,很适合坐镇在大北方。

他也是内定的并州都督的重要人选,而他现在做辅佐的赵云,只不过是来定州打酱油的而已。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赵云像这位已经内定的继任者询问意见,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请教而已。出于对行政效率的追求,他希望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