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政协委员(1 / 2)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得很快,在医护助理提醒了两次之后,邓老终于决定结束今晚的谈话。

这时已经是深夜十点半了,邓老还要驱车返回市委迎宾馆,等真正休息时肯定是十一点以后了。这对一个参观走动了一整天的八十多岁老人来说,的确是很大的身体负担。

在李轩离开前,邓老突然提议邀请他出任全国政协委员,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献计献策。李轩当时一阵错愕,这是妥妥的要成为爱港爱国商人的节奏啊!

而出任这种官方政治职务,对李轩来说坏处远比好处多。比如以后西方的媒体,很可能把他形容成为中国的议员。欧美等国并没有政治协商会这种东西。记者们也不可能专门写一篇上万字的科普文章,来向读者介绍中国的政治民主协商会是个什么东西。

最简单粗暴的办法,自然就是用读者们容易理解的相似名词来形容。人大和政协,恰好可以说成是上议院和下议院,或者众议院和参议院。至于这种类比是否准确,记者和编辑们不回去关心。

李轩既然出任了中国的议员先生,很容易让人把他和中国政府联系在一起。如果放在李轩收购rca公司前,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拒绝这个提议。

但现在邓老亲自开口,而东方集团不久前又刚刚卷入走资风波,这个时候直接拒绝的话,就显得太不识时务。李轩脑筋急速运转,在思考了一番利弊之后,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下来。但他也打定主意,自己以后就是去打酱油的,坚决只带耳朵、眼睛,不带嘴巴。

其实到了李轩现这个层次,他已经有了直接与中央高层平等对话的资格。他如果真的有什么看法和观点需要表达,完全可以在今天这种私下场合畅所欲言,即使一些看法不怎么讨喜也无需顾忌太多。

因为从表面上看。现在是内地有求于李轩的地方,远多过他对内地的需求。李轩今晚提出的要求不少,比如东方集团希望能打破内地的人才分配制度的紧箍咒,直接去大学招聘毕业生。希望能在特区办一所一流的大学。并希望依托特区的特殊地位,尝试硅谷的风险投资模式。

即使这些要求都被拒绝,对李轩来说也不算是致命打击。就算是东方集团直接撤离香港,凭李轩现在打下的基础,以及重生光环的帮助。依旧能活得非常滋润。

相反,李轩在公开场合,反而不适宜发表太多的观点。因为他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媒体解读成各种不同的含义。李轩现在的地位和影响力,决定了他会成为内地关注的重点对象。

其实现在这个节点,也算是去政协打酱油的绝佳时机。中英谈判最大的障碍已经迈过去了,香港社会秩序趋于平稳。现任总督尤德和下一任总督都是温和派人物,搅屎棍彭定康要到1992年才会上任。

香港在整个八十年代中后期,都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而六届政协的周期恰好是1983年到1988年。李轩在八八年卸任后,恰好可以避开最动荡的八九年。

第二天。邓老继续在深海特区考察了半天,下午在佘口码头乘坐军舰离开深海市,前往与澳门一界之隔的另一个特区。

邓老来深海特区的行程,自然不可能完全瞒过香港媒体。其实亚视传媒集团旗下的亚洲电视台和《天天日报》,都在特区设有记者站,也提前向有关方面提交了跟踪采访的申请,只不过没有获得批准。

而李轩与邓老私下面谈的消息,自然更不会传出来见报。李轩在第二天一早就返回了香港,而内地有关方面的动作也很快,没过几天就派专人来跟进。新一届政协委员早在去年就已经产生了。李轩现在只能算是增补。

政协与人大不同,所有委员并不是选举产生,而是通过推荐提名。李轩的推荐人正是“红色资本家”霍营东先生,霍老是六届政协的常务委员。今年五月。他需要去北京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