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撸炮很重要(1 / 2)

微雨不断,几棵景观树,孤单单长在庭院,矮矮的,长不高。而屋外不远处的白桦林,密不可当,冒着一股雾气,迎风摆动,虽没有大森林的气派,却有着自己的风采。

脚步声传来。

周陆收回欣赏窗外景致的目光,没等外面的人说话,先开口道:“徐达,进来吧。”

徐达推门进来,抱拳道:“陛下,将士们食用仙稻米,士气再次大振。”

“嗯,很好。”

周陆点点头。

小世界的优质土壤与充沛灵气滋养下,种出的稻米,除了能吃饱肚子,营养丰富外,略有增补元气,强筋健骨的功效,当然,只吃一次效果并不明显。

但关键是,自己当着将士们面,再次表演无中生有,变出一大堆稻谷。

稻米这东西,在北方很精贵,不是随随便便能吃到的食物。

所以,当将士们确认,变出的稻谷真能食用,吃起来还特别香糯可口,自然就士气大振。

徐达目光转到桌面上,桌上是一把长柄武器。

他问道:“陛下在研究三眼神铳?”

三眼神铳,是三根枪管的火铳,一次性可塞三发铅弹,三道火药,轮流点燃,连续射击三次。

倒是有点加特林机枪的原始创意。

三眼神铳,是神机营与关宁铁骑的重要配置武器,最早发明出来的时候,在世界上是领先的,独步整个亚洲,把侵略朝鲜的倭寇,打得落花流水。

但缺陷也非常明显,朝廷几十年来,并没有加大力度改进和创新。

周陆点了点头,哂笑道:“刚才试了一下,这神铳,并没有多神,威力、射程有限,而且很容易炸膛。”

说踏威力、射程有限,已经是客气,对于拿惯s12k霰弹枪的周陆,这三眼神铳,只能算炮仗,响是够响,但如果敌人穿厚甲胄,根本打不穿,无法造成多大伤害,也不好瞄准。

“炸膛,陛下龙体……”徐达神色一紧。

“朕没事,这种威力,伤不到我。”周陆走到桌边,拿起损坏的三眼神铳。

子弹都不怕的化境强者,火药威力一般的炸膛,根本没有多大用处。

几十年前,这样的简单火铳,对付清军这样的北方蛮夷,绰绰有余。

可明朝在一帮顽固守旧,真以为半部论语能治天下的文人,不思进取,反而百般阻挠新事物,新技术的引进和发展,以至于火器发展步履维艰,海军更是在“海禁”政策中,停滞不前,而欧洲无论是航海,还是火器,都在迅猛发展。

周陆从朱由检依稀的记忆中,回忆起一些可笑的事。

早在四五十年前,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已经把舰船开到了华夏东南沿海。

万历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荷兰人在华夏东南沿海与葡萄牙人发生军事冲突,使用了前装滑膛加农炮,明人称为“西洋大炮”。

直到这个时候,明朝官员才注意到,欧洲制造的大炮,威力、射程和精度,远高于国内各式旧有火炮。

荷兰人毛发多是偏红色,因此称他们为“红毛夷”,于是叫这种欧洲先进火炮为“红夷大炮”。

但是,朝堂上的大部分顽固派官员和皇帝,对火炮技术很无知,没有引起重视,结果购买研究红夷大炮的事,居然放下了。

而二十年后,面临清军崛起,边境战事压力很大,于是从澳门的葡萄牙人手里购买了红夷炮,历尽艰苦把这批火炮从澳门拉到京城,可是明廷内部争议再起,守旧大臣提出“洋铳若能护国,吾辈成何”。

意思是说,天朝上国的面子问题,更重要。

就这样,大力引进发扬红夷大炮的事,又一次次受到文臣们的阻挠。

直到崇祯年间,才发现红夷大炮在军事上的巨大功效,尤其是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