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太子,严打(2 / 4)

道:“陛下,有些话本不该妾身说,可是古语有云,一朝天子一朝臣,您将慈烺扶上马,再送一程,可是您……”

摆了摆手后,崇祯皇帝才道:“你不用再劝了。朕对这个皇位没那么大的眷恋,就算是做上八十年的皇帝,也不过是多受几年的辛劳而已。

朕这一生,对得起大明,对得起天下百姓,最对不起的就是你们几个。等以后朕老了,就带着你们各处去游山玩水,好好怡养天年。”

都说老实人说起情话来才最肉麻,崇祯皇帝这种打落了牙和血吞的狠茬说起情话来,就更让人动容了。

然而还没等周皇后感动的投怀送抱,崇祯皇帝就大煞风景的道:“对了,告诉你娘家那边,慈烺虽然立为太子了,但是不要让他们起什么不该起的心思。

尤其是你父亲,他要是敢往东宫送歌女舞女,就别怪朕不讲情面!”

周皇后只能委屈巴巴的应了——说的就好像崇祯皇帝讲过情面一样!

周国丈的家是谁抄的?周皇后的哥哥是谁给赐死的?周国丈往宫里送了几个美人,不领情也就罢了,现在还吓唬一番?

原本的好心情急转直下,周皇后的眉毛几乎都快倒竖起来了。

崇祯皇帝一见大事不妙,顿时转移开了话题:“对了,慈烺入主东宫,朕不打算让他留在宫里面一直学习。

朕打算让他出去,自己开府建衙,一如强汉之时老刘家的那些太子一样,早早的培养起自己的班底。”

老刘家的太子,崇祯皇帝一直都觉得很牛逼,甚至于老刘家的诸侯王都很牛逼。

瞧瞧老刘家的那些太子,有在长安街头用棋盘砸死吴王太子的,有几岁就敢说自己要“金屋藏娇”的,还有的干脆跟自己的爹唱反调,再不行就干脆起兵造反。

那些诸侯王也一个鸟样——七王之乱就是老刘家的诸侯王在内乱,如果不是有一家诸侯王被国中丞相给看管起来,估计就变成了八王之乱。

大明朝自从朱老四那一辈之后,就再也没出过什么像样儿的太子和藩王——所谓的宁王之乱简直就是个笑话!

面对着这种一代不如一代的局面,崇祯皇帝自然是大为不满。

而想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最好的办法也就是让太子早早的出去开府建衙,在其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先培养起自己的班底。

有自己班底就意味着,哪怕是老皇帝突然之间挂掉,太子也可以依靠自己的班底,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接管朝堂,结束动荡。

至于说因为崇祯皇帝不满而想废太子,太子想要起兵造反,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崇祯皇帝打算给太子军队,把太子六率这种制度重新捡起来,调拨足额的士卒给朱慈烺做为亲军。

但是说白了,太子六率还是由五军都督府调拨过去的大明士卒,只要崇祯皇帝还活着,在这些士卒的心里就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一旨诏书就能让这些士卒老老实实的。

正是因为有这样儿的底气,崇祯皇帝才打算以老刘家培养太子的模式为主,参考其他朝代培养太子的模式为辅,打造全新的太子培养模式。

最大的底气,还是崇祯皇帝的儿子够多,哪怕是练废了一个号,还能再换一个小号重新来过……

周皇后气哼哼的道:“您是天子,您是万岁爷,太子的事儿还不是您说了算?妾身一个妇道人家又懂得什么了?今天晚上您去林氏那里吧!”

……

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成为实验品的朱慈烺心中满是激动——等了二十几年的太子大位,终于落到自己手里了!

朱慈烺本身就没有怨恨。

任何一个国家,太子大位空悬二十五年,下面的皇子们估计早就斗得你死我活了,而崇祯朝却不一样。

皇长子不是嫡子,母妃出身外族,天然的就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