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面不改色(1 / 2)

夜里又断断续续掉了几次雨点,早上起来也觉得湿气比往日重。

二三在早饭桌上跟我说,这些天观察着有个一六一脑筋和人缘都不错,问要不要提上来替原先的七八。我一边把冷的酱菜丝和熏肚片搅和在滚烫的小米粥里,一边说:“我看你这些天也不错,还以为你就打算这么当着代副领,等皇上旨意出来了转正呢!”

“谁稀罕?!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儿!”她愣了一阵,又讪讪地说:“可是呢,她就是年纪不大,比咱俩还晚一年,怕不能服众。”

“年纪算什么?!现在咱们三个里面,三七最大,也不过大了两岁!师父走的时候,那些老人基本都跟着走了。只要能做好事,年纪小点就小点吧。年纪的事情,咱们没得挑!”

“好,那你这几天就多盯着她点儿,看看到底行是不行。我一会也去和三七商量商量。”她起身去添粥了,神色仿佛有些黯然。

吃过饭漱了口,赶紧去了银芳宫,见了贤妃娘娘就低着头没敢说话。昨夜里刚刚知道四皇子出生时候的事情,我大概明白皇后娘娘的处境。她着应该是看贤妃母子十分不顺眼,但是碍着那层亲和太后的面子,又不好拿他们怎么办。现在我天天来银芳宫,拎着这个出生时异象纷呈的四皇子去上书房,帮着他“学好儿”,这不是往皇后娘娘鼻子里滴醋么?看来我这条小命还真是岌岌可危。

贤妃娘娘看见我蔫头蔫脑的这样子,还以为我仍在为刺猬的事情自责,反而宽宏大量地劝了我几句。

有了昨夜那断断续续的小雨,后宫的一草一木都润泽干净了许多。看见它们那新鲜的绿色,心里倒是舒畅了不少。四皇子前几天心情败坏,睡了一晚上觉,今天也看开了,昂首挺胸地往上书房走,一心想在今天要来的新伴读面前立立威风。

一帮高高矮矮的小男孩,穿着一模一样的石青色新衣,跟着顾景新学士恭恭敬敬地垂手站在上书房门外,等着向卢太师和四皇子见礼。这些孩子和前几天在这里读书的几位小世子大不一样,脸上都是一副诚惶诚恐的神情,有几个长得还委委屈屈的,怎么看怎么像缺了饭。

看到这么多人一齐给自己行礼,四皇子立刻精神抖擞起来。等这一系列仪式过后,亲自领着这些孩子往平日最不愿意进的上书房门里去了,大模大样地指挥着“你坐这儿,你坐那儿”。我在外面看着他那意气风发的背影,愈发忧愁得展不开眉头——刚才那一刻,他是否感受到了些许“万民朝拜”的风光?那高扬着的小脑袋里是不是又在想入非非?

卢太师精神好似也爽朗了许多,笑呵呵对我说:“统领,这些孩子是春生费了许多心思选来的,不但要身家清白、教养有方,最难得的还是读书的底子都一样。选这些家世不显赫的孩子进上书房伴读,也是皇上仁慈,体恤那些辛勤劳苦却家境拮据的外地臣子。统领就放心吧!”

“啊?!”我回过神来,尴尬地笑了笑,说:“卢太师说的哪里话?在下有什么好不放心的?!”

看来这件事情,皇上是早就在筹划了。虽然朝政的事情我不懂,可是也知道,这次选伴读的难处还不是在读书的底子上。把地方官员的幼子弄到京中读书,意思究竟是下一步要提拔进京,还是在告诫他们老实些,恐怕只有这些人自己知道。不过这不是我该担心的事,要说担心,我只担心这些小家小户的孩子没见过世面,在四皇子面前一味畏缩退让,反而更纵了四皇子目中无人的性子。之前那几位小世子在四皇子面前也要来去行礼,小心翼翼,但终究是沾亲带故,并不怎么怕他,有时奚落起他来也毫不含糊。

“又要安排这些小孩子吃住,又要教他们规矩,这些天难为春生了!”卢太师微笑着拍了拍顾学士的肩膀,进屋讲课去了。

“‘春生’是在下的字。”卢太师走了,顾学士才小心翼翼地解释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