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明移民细则》(1 / 2)

大明天启 训记 2726 字 2019-11-12

朱之瑜现在已经造出了空船一个小时可以行驶二十五里的船只,在朱由校的要求下,他现在主要是增加装载量,将船造得更大。因为朱由校认为速度方面已经没有多少办法可以提高了,只能从别的方面着手。最大的蒸汽船已经到了一千料,虽然与后世相比什么都算不上,但在这个世代已经算得上是大船了。

按照朱由校的估计,造出能够在海上航行的五千料以上的蒸汽船,应该可以在三年之内完成。他觉得大明河网多,水利资源丰富,而水运比陆运要便宜得多,所以现在朱之瑜领导的水运研究院已经有了三百多号人,而且专门有两个船厂按照研究院的要求造船进行试验。

朱由校道:“这移民之事,就按刚才各位卿家的建议来做吧。户部和农业部不是有一个移民指导局吗?先制定出方案,然后开始强制性地移民。国内有一些根本不适合生活的山地,把这些山民们都集体迁移到移民点,不要怕花钱,钱不花就是没有的物品,只有流通起来才会有用。”

工部尚书钟羽正道:“陛下,如果移民力度加大了,其实我们可以从国内征召到更多的人去修筑公路和铁路。象印度那边的人何必招收那么多呢?有钱粮给国内的人用不是更好?”

朱由校笑道:“有些危险的工作还是可以给别人做的,少招一些印度人吧,但不能不招,能够不损失大明子民的情况下还是尽量不损失的好。”

众大臣一起道:“陛下仁厚,是我大明子民之福。”在大明人看来,印度人是不能算人的,不过蛮夷而已,死了或者残了,那都是没有关系的。

毕自严道:“陛下,如果大规模地移民,可能会导致国库的储备减少,臣以为可以发行一些公路和铁路债券,以补充不足。”

加大移民力度,甚至整个村子地进行移民,当然会花费大量的银钱。因为运输移民,给移民分配房屋,农具,日常用品及粮食,都是要钱的,而且十年免税,那就表示这些移民十年内所交的税都没有了,户部虽然这几年商业税收额大增,但终究难以应付这种撒水一样地花钱。毕自严所说的国库的储备减少,其实还是说的一个场面话。真实的意思是国库会被掏空,甚至会出现较大数目的亏欠。

朱由校道:“现在国库里面的情况如何?”

毕自严道:“上次臣让户部专门进行了计算,去年国库的支出要比收入高一千万元,而根据前几年的数据,以后每年的商业税至少可以增加一成,所以如果今年与去年的支出持平的话,国库会亏空大约七百万元。但是陛下如果加大移民力度,就算只增加两成,这个数字就会变成一千五百万元。而国库在去年年终时还结余四千一百万元,按这个速度用下去,国库在三年后将会变得没有节余。”

朱由校沉吟半晌道:“公路和铁路债券都要发行,而且可以由银行发行其它名目的债券,利息可以稍微多一点,期限可以稍微长一点。从商业税增加的情况来看,六年后我们可以达到收支平衡,所以发行五年到十年的债券吧。十年之后,我们就再也不会缺钱了。”

礼部一名侍郎道:“陛下,现在我们不是已经开始发行一元的纸币了吗?大家对纸币都很认可。臣不明白,为什么要发行债券,然后将利息给那些商人,却不直接多印一些纸币呢?”

朱由校笑着说道:“这话可真的不容易和你讲清楚。你只需要知道,宝钞为什么最后发行不下去了,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无限制地发钞所造成的。纸币之事,我们一定要慢慢地发行,前期一定要贮存多少银币,就发行多少纸币,保证任何人只要想换银币都随时可以换,让纸币的信誉建立起来。绝对不能够没钱就想用多发纸币,这样最后就得不偿失了。”

其实朱由校也不明白后世的银行发行纸币是怎么做的,他只想着先让纸币把银币和铜币换出流通市场,然后再慢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