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七章 熬老头战术虽然无耻,但是有用(1 / 6)

“播州杨应龙,朕已经给了他一次机会,下旨让他去贵州巡抚叶梦熊处会勘,让他安稳一点,不要在大明对外攻伐之时胡作非为。”朱翊钧听闻曾省吾的奏闻,语气不善的说道。

之前,皇帝已经展现了自己的宽容,为了西南对东吁征伐的大局考虑,先安抚杨应龙。

敬酒不吃,非要吃罚酒。

但杨应龙非但不给皇帝面子,不仅不肯到贵州府会勘,还拒绝了大明派遣的流官。

“陛下,无论如何,杨应龙还没有打算撕破脸,没有将这些流官杀害,此事还有转圜的余地。如果杨应龙还是知错不改,就以雷霆之势剿灭,以防影响西南攻略大局。”

“陛下曾言,外战则缓,内战则速。”大宗伯沈鲤站了出来,当了这个和事佬。

杨应龙有不臣之心,此事也不是一天两天,大明朝廷、云贵川地方官吏,对此也是心知肚明。

决策必然要有取舍,显然,在沈鲤看来,对东吁继续尺进寸取,比把汉兵撤回来,揍杨应龙一顿更加重要。

杨应龙,啥时候都能揍,东吁出个莽应里这样的蠢货,可不多见,大明好不容易占了理,那就要往死里揍东吁,最好给云南打出个出海口来。

沈鲤的意思也不是不揍,是等准备更加充分再揍,不打则罢了,要打就一次直接打死。

外战要慢,内战要快。

朱翊钧稍加斟酌后,开口说道:“大宗伯所言有理,朕不是不讲道理的人,朕做事素来是再一再二不再三,朕可以再给他一次机会。”

“第二次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了,下旨播州,令其自缚赴渝(重庆府)受审,依法当斩,朕可下旨宽宥一二,仍不失为播州土司。”

朱翊钧给了第二次机会,这次的机会,是让杨应龙自己把自己绑了,自己去重庆府接受会勘,宽宥他之前的罪行,就是皇帝的皇恩浩荡了。

这个条件,比第一次差得太多。

“陛下宽仁,乃国朝万幸,奈何司酋不体天心,不明陛下昭德之志,反而会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曾省吾赶忙提醒陛下,这些个土司世酋,听不懂这些道理的,他们不知道感念圣上天恩,只会觉得皇帝怂了。

朱翊钧立刻说道:“再忤逆,镇杀之。”

“臣遵旨。”曾省吾等的就是这句话,他太清楚西南这些土司世酋们的想法了,和当初平九丝、剿灭都掌蛮的流程几乎一模一样,连时间都没有太多的区别。

反复上嘴脸,只能重拳出击,就能安稳二三十年。

万历元年平九丝的故事,到现在已经十九年了,当年事,已经被这些土司世酋忘记了。

只不过这一次,略微有些麻烦的地方在于川中汉兵都在东吁作战,川中空虚,要镇杀杨应龙,就需要好生谋划一番。

“陛下,臣请圣旨,修缮武侯祠。”曾省吾思虑了一番,把准备好的说辞,奏闻圣上。

修武侯祠,就是聚拢人心。

朝廷远在数千里之外,对武侯诸葛亮,在川中的凝聚力,多少有点低估,修缮武侯祠,就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要打仗的信号了。

诸葛亮在川蜀地位崇高,就是诸葛亮不成器的儿子诸葛瞻,也在合祀祠内。

诸葛瞻辜负了川中万民对他的期许,没有拦住邓艾灭蜀汉,但他死不旋踵,为国死难,以身殉国,还是赢得了川中万民的尊重。

“善。”朱翊钧想了想问道:“是否要出动京营?”

“臣以为暂且不用,北兵不善山野丛林之战。”曾省吾回答道,京营是北兵为主,擅长大规模兵团作战,跑到西南钻山林,有点大材小用了,不如川中汉军。

哪怕川中空虚,一个杨应龙,万余人的汉兵,就足够摧枯拉朽的把杨应龙碾死了。

“那就由大司徒督办此务,需要什么,就跟